3.2 熔化和凝固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熔化和凝固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3 17: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节点体系梳理
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知识拓展】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和超固态等。
2.熔化和凝固
【方法渗透】本实验中处理数据时利用了表格法和图象法,它们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下列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
B.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C.金秋,清晨的雾气在太阳照射下渐渐散去
D.寒冬,美丽壮观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
3.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4.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__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
6.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在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不用酒精灯直接对冰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由图象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熔点和凝固点
【易错易混】①注意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当晶体处于熔化过程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当判断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时,可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进行区分。
【基础训练】
7.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石英、玻璃、金属 B.冰、食盐、金属
C.松香、水晶、金属 D.海波、金刚石、沥青
8.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9.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10.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_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知识点三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知识拓展】①引导学生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熔点,能够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凝固点,能够继续放热。
②在物态变化中,物质能够发生吸热或放热,是因为存在温度差
【基础训练】
11.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窑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以防止蔬菜冻坏,其主要应用了下列的物理知识是(  )
A.汽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
1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如图,先将白糖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糖浆,该过程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凝固后就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能力训练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2.在“学生创客节”中,某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的(  )
A.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3.现代建筑业出现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低于15℃时为固态,在15℃时开始熔化,超过40℃时完全熔化。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均匀混入水泥等材料中,制成地板或墙板,用于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修筑房屋。下列温度时间图象中,能表示这种材料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4.如图,哈尔滨市的冬天经常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__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拓展训练
1.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C 2.A 3.D 4.甲;使物质均匀受热 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5.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6.(1)﹣6 使冰受热均匀 (2)晶体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7.B 8.A 9.A 10.36 晶体 液态 11.B 12.熔化 吸收。
能力训练
1.A 2.A 3..D 4.凝固 放
拓展训练
1.(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 (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2.(1)-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