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
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动手操作,自主迁移,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合理迁移
课件播放《西游记》歌曲。
师:听到这首歌你们想到谁?(孙悟空,唐僧)他们俩是什么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老师与你们之间是师生关系,数学上,两个数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探讨的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1.出示情境图(例3)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设计意图:复习相差多少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倍”寻找共同点。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1)圈一圈,再比较: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朵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指名回答。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随机板书:求:6是2的几倍想:6里面有几个2??(3个2)? ?? ?所以:6是2的3倍。设计意图:由学生得出2朵看做一份,然后在操作中感知“6里面有几个2”。“圈”让感知更直观。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2)学生汇报: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2(4个2)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随机板书:求:8是4 的几倍想:8里面有几个2??(4个2)? ?? ?所以:8是2的4倍。(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指名回答,8÷2=4设计意图:从具体直观感知到抽象的列式计算,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考过程。第一种表达方式是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而在联系中比较多的出现时第二种表述,因此,第二种表述是重点,如学生不会说,教师应加强引导并适时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3)小结: “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想想做做第3题。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
设计意图;倍的认识是联系的重点,让学生在直观中感知,形成正确的认识。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1.想想做做第4—8题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2.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然后选择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全班交流。
3.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年11岁,老师今年33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五、全课总结今天怎么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