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识目标):
①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②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过程和方法(方法目标):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5、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 变成蓝紫色。
教学难点:通过所学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吃米饭。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探究竟。(揭示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一)会变味的米饭
1、课件出示品尝米饭的要求
思考:①米饭刚开始入口时,是什么味道?
②反复咀嚼后,又是什么味道?
2、学生阅读活动要求后亲自品尝米饭
3、学生品尝后反馈
①米饭刚开始入口时,是什么味道?(无味)
②经过反复咀嚼后,又是什么味道?(变甜)
师质疑:这个甜的是米饭吗?(不是)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4、请生阅读P30中的小资料“米饭是甜的吗”?寻找答案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
师:对,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一种叫麦芽糖的新物质,麦芽糖具有甜味,所以米饭变甜了。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实验一——米饭与碘酒的变化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米饭变化是一种化学变化,如果在米饭上滴上碘酒会发现什么现象呢?开始试验
2、全班交流试验现象
师:有什么发现?
生:米饭变颜色了。
师:变成生命颜色了?
生:蓝紫色
师:这个蓝紫色的东西是米饭吗?(不是)是不是碘酒呢?(不是)
师:既然都不是,说明了什么?
小结:米饭和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啊,生成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
实验二——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1、师: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我们厨房里常备的烹调食品,运用你的感官观察烧杯中的淀粉。
看(颜色)----白色
闻(气味)----无味
摸(光滑程度)----细腻的粉末
2、师:如果把碘酒滴入淀粉中,又会有什么变化?实验开始
3、全班交流发现(过程略)
小结: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会生成蓝紫色物质。
4、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师:同学们,你从刚才的试验中找到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了吗?
2、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以小组为单位鉴别你手中那些食物含有淀粉?完成P31的表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回答略)
(五)、制作神秘的信件
1、师:在革命时期,无数封神秘信件被革命先烈传递出去,你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吗?(课件展示解密信件)
2、你想不想也制作一封无字信件?
3、课件出示制作神秘信件的步骤
4、布置作业:课外制作一封无字信件。
5、师:同学们,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你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你就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
板书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含淀粉)+唾液 甜(新物质)
淀 粉 + 碘 酒 蓝紫色(新物质)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