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曲自唐代王勃的诗《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音乐安宁而悠远,抒发了对湖滨晚景赞赏的情怀,仿佛置身于夕阳余晖尽梁、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接着音乐逐渐活泼流畅,旋律的律动渐快。
乐曲的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往复、跌宕起伏。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的落在宫音上,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音乐中表现湖光山色的优美意境。
2、能够积极参与、聆听、探究和表现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分析、联想感受音乐。
综合诗、乐、画等艺术形式,加深对音乐的感悟。
(三)知识技能
1、能从速度上简单划分音乐结构。
2、了解作品的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
教学重、难点:
分辨乐段的情绪及联想并记忆乐段主题;感受音乐悠远的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学习法
3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古筝
教学过程:
师生相互问好!
导入课题:渔舟唱晚
1、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中国的名曲<<渔舟唱晚>>, 师:请同学们一起用最甜美的声音读一读课题!
生:<<渔舟唱晚>>
2、同学们知道它是用什么乐器弹奏的吗?
请看——古筝。(师刮奏)
老师简单介绍古筝或者学生介绍古筝的由来:“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柔美,非常悦耳,深受人们喜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广为流行,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年代久远 ,所以后人称它为“古筝”。
(过渡句:古筝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有些神秘,接下来,王老师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老师一边指到ppt播放的位置,一边说古筝主要由前梁、后梁、面板、筝码、筝首、筝尾所构成。)
二、老师范奏,学生聆听
1、师范奏全曲
过渡句:下面,有请王老师也就是本人为大家带来现场版的<<渔舟唱晚>>,掌声在哪里?师:谢谢大家的鼓励。(给“观众”礼貌地鞠一躬)。
师: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根据课题想象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景。
2、师有表情地演奏<<渔舟唱晚>>
学生非常投入的边欣赏ppt插图边静静完整聆听<<渔舟唱晚>>。
师:谁愿意把你初听这首曲子后的感受说说?
情况一:生(只有一名或者两名同学举手发言)
师小结:这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渔人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情况二:没有同学举手。
师:没有关系,老师相信这个小小的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我们接着欣赏《渔舟唱晚》。
三、分段欣赏
1. 师:想不想听听古筝演奏家所演绎的渔舟唱晚?师:谁能从速度的角度欣赏,可以把这首渔舟唱晚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A B C
过度语:同学们的音乐细胞很强嘛!就是从3 5 6 1 5 5 这个地方速度有明显的加快。
过度语:我们先来欣赏第一乐段,
播放《渔舟唱晚》1乐段,初步感受乐曲这部分所描绘的景色。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想象出这是怎样的景色吗?
边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旋律,边画出图形谱。(老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
欣赏第二乐段 ,反复唱主题旋律。(板书主题旋律)
师:第二乐段是乐曲的中心乐段,其旋律优美。也是用作“天气预报”的那段旋律(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师:哪位同学能看着乐谱唱一唱。
生:视唱主题。
生.....
师:听到第二主题旋律时,跟着音乐哼唱。
师:请大家试着把旋律试唱一唱!(师钢琴伴奏)。
师:咦!同学们发现了吗?如果把第二乐段中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旋律的走向会是怎样?(3 2 1 6 5 3 )
再次聆听第二部分,当听到主题旋律出现时,用手随着逐次加快的音乐划出旋律的走向。
刮奏部分同学们可以模仿老师的弹奏。
再次完全聆听后分小组讨论
过渡句: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古筝演奏的天分,在模仿弹奏时,表现力极强,愿意观看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演奏的,请挺胸、抬头!
学生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
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围绕ppt上的问题讨论:请整体描述这首曲子所描绘的画面,可以是情绪!情感!也可以是这首曲子的情景!
学生:A B C D E F
师小结:我记得,初听完我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只有一、两位同学发言,但经过我们大家一番有激情的交流和反复聆听作品,更深入的理解作品,同学们都踊跃发言了,而且还说得这么的精彩,事实告诉大家,其实,欣赏音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聆听,多听,感受就自然出来了,并且会不断的深入。
结束新课
学生完整的欣赏《渔舟唱晚》。
在欣赏到王勃的诗《滕王阁序》时,关小音量,老师简单介绍课题的由来:我们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堪称经典,这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这四个字就被古筝家娄树华拿来作为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乐曲的名字。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欣赏了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相信同学们在体会古筝那宁静致远的神韵时,也在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幅美的画卷。
请学生说说学习《渔舟唱晚》的收获或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音乐来源于生活,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表现生活中的美,愿同学们能在音乐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师有感情的表达,可以适当的加手势)。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下次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