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1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我们周围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三节内容。《我们周围的生物》介绍了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
本节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十分显著。它不仅介绍了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与人类有何关系,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还突出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它将对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学、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仍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初一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有所欠缺,本节旨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致,初步尝试引导学生与他人协同合作。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
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学):
能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学):
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2、教学的重、难点:
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主要)和情境教学法以及“五个一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过程
环节
内容
设计意图
预备活动
读一读
知识点一:有 的物体叫做生物。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结构:除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长和发育:能够由小长大 。
3、新陈代谢: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 和 ,并把体内产生的 等排出体外。
4、遗传和变异:生物体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 给后代,后代之间也存在一定的 。
5、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 。
6、生物与环境:生物体都能 一定的环境,也能 环境。
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提纲,各组展示汇报预习成果。
学生从教材中可找到并能自己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去完成。
议一议
视频:生物的生命现象
讨论:※你认为下图所示的内容反应了生物体的哪种生命现象?
※仙人掌的叶变为刺,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很深,是为了适应缺 的环境;蚯蚓能够疏松土壤,绿色植物能降低周围的温度,属于生物 环境。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适应环境或影响环境的例子吗?
【视频的选取辅助活动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师交代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并介绍生物的基本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生物要具备哪些生命现象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教师设置的问题。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讲一讲
每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组内成员随时补充。
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及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
练一练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
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B.山上的岩石
C.岩石上的青苔 D.山涧流淌的溪水
2.仔细分析下列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
3.避役俗称“变色龙”,其体色能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遗传 B.变异 C.适应环境 D.影响环境
4.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生长,称为“爬山松”。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
A.生长、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中考链接] 下列各项中,不是生命现象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繁殖
C.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D.树木燃烧放出能量
选取典型例题,随堂演练,随时发现问题。
课堂小结
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本节内容框架,让学生完善板书内容替代传统做习题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统计各小组所得分数,对学生加以鼓励。
测一测
知识点一:有① 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 、② 和 ③ 。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有细胞结构( ④ 除外)
2、由小长大
3、获得⑤ 和⑥ ,排出⑦ 。
4、产生后代
5、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⑧ 。
6、⑨ 一定的环境,⑩ 环境。
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再做以回顾和检测,使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点一目了然。完成后小组内互批互判,利用白板展示答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