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4 09: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霸州市第一小学
授课教师:陈丽曼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播放儿歌引入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这节课通过活动1“混合”与活动2“分离”,使学生了解混合和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其中活动1是根据固体物质在水中的不同变化以及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等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初步了解溶解现象。活动2重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将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在分离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不同物体从水中分离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
2、能列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二、教 学 重 点 、难点:
1、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
沙子、食盐、铁粉、白糖、高锰酸钾、烧杯、玻璃棒、记录表、铁架台、漏斗、滤纸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播放)
提问: 驴背上的盐哪去了呢?
生:被水溶化了。
生;化在水里了。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盐到哪里去了。(板书《盐到哪里去了》)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混合 (1)出示沙、食盐、铁粉、白糖、四种材料。(课件展示)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与水混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
提示:为了保证实验的合理性,放入水的量要相等;放入物品的量相等;搅动的次数也要相等。(课件出示)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盐到哪里去了》探究记录表
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水的变化
盐 
白糖

胡椒粉 
记录人: 班 小组  
(4)汇报实验结果。
(5)提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6)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总结评价并出示课件进行对比。
(7)设疑:什么是溶解呢?
(8)学生回答,师总结.(课件出示溶解名词解释)
(9)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溶解的含义,请大家再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把高锰酸钾的紫色的小颗粒,放入水中,请大家注意观察。  
(10)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
(学生举例:溶解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煮汤加盐,喝茶加糖,冲泡奶粉或咖啡,药粉加水,洗衣服时洗衣粉的溶解等)
活动二、分离 (1)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白糖、食盐等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在水中不能溶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2)课件出示实验方法,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师: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课件出示海水晒盐视频,了解盐是怎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
(6)理解什么是可逆的变化
像上面实验中的物体(如沙、铁粉、糖、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 课堂练习
一、我来填一填
1、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 ),( )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溶解。
2、像沙、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 )出来,( )到( )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3、沙子在水里会自行沉降出来,说明沙子在水里( )。
4、做混合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合理性,每只烧杯中( )、( )、( )均应相同。
二、我来做判断
1、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而且还能溶解液体。( )
2、不溶解水的物体一定会沉于水底。( )
3、水能溶解于海绵中。( )
4、盐如果太多而水相对较少,盐就不能全部溶于水中了。( )
(五)课后作业
夏天人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一些白色东西? 七、板书设计 18盐到哪里去了 1、混合
溶解现象
2、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