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呢?
创设情境:
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
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海陆分布情况如何?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观察、讨论、总结海洋70%陆地30%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学习七大洲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那些大洲,达成一致意见。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
学习四大洋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初步了解四大洋
板书设计
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