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促使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下图是“我国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5.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 B.热量丰富
C.纬度位置低 D.降水量大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下图为“奥运火炬从新疆到黑龙江传递途中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山峰可能位于
A.长白山脉 B.祁连山脉
C.天山山脉 D.阴山山脉
7.图中的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下图为“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该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和西南分布有混合农业 B.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C.自然带基本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 D.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9.下列关于丙处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与长江三峡相似 B.主要是地壳水平张裂形成的
C.为人工运河 D.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向斜
10.下列关于图中A、B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河流因流量大,河运便利
B.B处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
C.A、B两地气候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
D.A、B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是由地形造成的
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其中①④处分别为太平洋与大西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经度,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所属的板块名称是南极洲板块
B.②处风力沉积作用明显
C.③处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④处相对于①处表层海域温度低、盐度低
12.自②处向北,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反映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
新华网宁夏频道2008年7月13日电 宁夏中南部600万亩农作物受旱,36万人缺水,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物理风化剧烈 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
14.气候干旱会加剧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气候、自然带、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地形区、气候和自然带、土壤对应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红壤
B.南方低山丘陵—暖湿气候—红壤
C.四川盆地—热湿气候—黄壤
D.内蒙古高原—暖湿气候—钙质土
16.图中显示的信息
A.能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只能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能反映非地带性规律
D.能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
17.下列四幅垂直地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8~20题。
18.若①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
19.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分布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20.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则该山顶的海拔最接近
A.3 700米 B.4 800米 C.5 000米 D.4 680米
第Ⅱ卷 综合题部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2分)下图为“2008年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原定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奥运火炬在由A地区向B地区传递过程中,沿途主要植被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奥运火炬在由D地区向F地区传递的过程中,沿途所看到的主要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D、E、F三地区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下列景观图中,在E所在省区传递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4)图中①处是此次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大本营,珠峰自然带垂直分异中,其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途经著名的灌溉农业区②________、③________,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主要受________的影响。
22.(9分)图a是“非洲大陆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图b上下两部分是“非洲西部沿海A~L各地1月份和7月份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b中甲月份表示的是________月份,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两地中容易出现荒漠化的是________,从自然条件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K两地都处在回归线附近,且均受信风的控制,但两地植被类型差异显著。试分析两地降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2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专家查明了近40年来我国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长江、黄河源区随着高原气候的急剧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十分明显。专家目前通过研究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揭示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江河源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反应最为敏感,气候变暖首先从长江源区和整个高原开始。
材料二: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 ℃,而在过去的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总体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毫米,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两季,夏季和汛期降水却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有所减少。
(1)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对冰川有什么影响?对青藏高原的湖泊有什么影响?
(2)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高山上的草甸植被有什么影响?容易引发什么环境问题?
(3)导致高原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据你了解的资料列举两三条。
24.(10分)(2010上海卢湾高三模拟,1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f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分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2)受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a、b两自然带间的分界线已经出现向________方移动的迹象,这一变化说明目前全球气候正在________。有专家预测,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的________(字母)自然带将不复存在。
(3)图中g为热带雨林带,则f为________(自然带),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最大特点是在降水上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自然带),该自然带在乞力马扎罗山南侧的分布高于北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3.1.C 2.A 3.D 第1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2题,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小的趋势。
4~5.4.D 5.A 第4题,根据基带的植被和相同植被的分布高度可以判断出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②①③④。第5题,山地垂直植被类型的多少与所处的纬度和山脉的相对高度有关,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多的原因主要是相对高度大。
6~7.6.C 7.B 第6题,根据山脉的高度、走向、基带的植被等,不难判断出是天山山脉。第7题,由于受到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北坡降水多于南坡,水分条件好于南坡,因此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
8~10.8.C 9.B 10.D 第8题,从图中地形和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大陆为非洲大陆,A项描述的是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位于南美洲;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非洲的自然带基本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第9题,丙处为东非大裂谷,主要是由地壳水平张裂形成的。第10题,A为刚果盆地,由于河流落差大,不利于通航;B位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形的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
11~12.11.A 12.A 第11题,图示区域是45°S附近陆地,①④分别为太平洋与大西洋,80°、60°为经度,据此判断出为南美洲南端,①处所属的板块名称是南极洲板块。第12题,②处向北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3~14.13.C 14.C 第13题,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分布少,流水侵蚀不显著。第14题,干旱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是整体性的表现。
15~16.15.B 16.A 第15题是识记题。第16题,图中显示的信息,既能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能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不能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17.D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较高,阴坡较低。北半球暖温带的垂直带谱的山麓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从山麓到山顶每个自然带到达的高度都是南坡高一些,因为南坡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18~20.18.C 19.D 20.C 第18题,该山基带北侧分布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带和热带雨林带。第19题,该山地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第20题,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处为雪线位置。利用最大温差计算出B、C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 800米,再加上B点的海拔120米,且C点距山顶还有一段距离,故此山海拔最接近 5 000米。
21.答案:(1)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2)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3)D
(4)南坡较北坡相对高度大,且纬度低,为向阳坡、迎风坡,气温高,降水较丰富
(5)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 非地带性 灌溉水源
解析:第(1)(2)题,根据我国自然带分布分析即可。第(3)题,图A是沙丘,图B是草原,图C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梅花鹿是典型动物),图D是喀斯特地貌。第(4)题,主要与相对高度、坡向有关。第(5)题,两灌溉农业区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有灌溉水源便成为农业区,体现了非地带性的特征。
22.答案:(1)7 A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或描述L地的气候特点)
(2)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或雨热不同期)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3)D 降水量少,处在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4)M地受暖流影响,处于海洋信风的迎风坡;K地受寒流影响,该处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解析:第(1)题,由图知A、L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只是所在半球相反,降水集中在冬季,北半球代表月份为1月,南半球代表月份为7月,结合降水可判断甲月份为7月。第(2)题,A、L属地中海气候。第(3)题,D位于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荒漠带交界处,生态脆弱,极易受到破坏。第(4)题,M、K两地沿岸洋流不同,海陆位置不同,受信风的影响不同。
23.答案:(1)冰川融化且面积缩小,雪线上升。湖泊前几年会扩大,但随着蒸发量加大,湖泊萎缩,有的甚至变成沼泽或盐滩。
(2)草甸植被因为缺水而干枯。土地沙化扩大,生物群落遭灭顶之灾,珍稀高原物种减少。
(3)乱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草甸植被;捕杀珍贵动物,如藏羚羊;不合理灌溉,使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气候变暖会加剧冰川的融化,使湖泊面积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川融水会减少,而蒸发量加大,湖泊就会萎缩。第(2)题,草甸会因缺水而枯死,生态遭到破坏。第(3)题,过度农耕、过度放牧、乱垦草地等。
24.(1)垂直地域分异
(2)上 变暖 a
(3)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雨季
干季 常绿阔叶林带 热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