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促进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及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的记忆。
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2~6的乘法口诀,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师:昨天家庭作业老师留了一项作业是什么?(看书)怎样看?( 1页1页地翻,要认真仔细看并思考:表内除法(一)学习了哪些知识?并做好记录。
师:今天我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的方法,学生回顾这一单元学过的知识。
梳理知识
师:拿出你的记录,先和小组的同学说说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一会儿,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
汇报并板书:
第一种分法 除法
表 平均分 除法 读法
内 第二种分法 各部分的名称
除
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师总结: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知识的?(看书的方法)通过看书的方法回顾整个单元的知识是整理复习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且板书,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掌握这一单元所有知识。
复习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师:在这一单元的知识中,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平均分)为什么?
问:什么是“平均分”?你能用圆形分一分吗?(用EN演示)说说你怎样分的?(6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这是第几种分法?分的结果一样,分的方法不一样?(把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第几种分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说出这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复习巩固区别两种平均分的方法。
变式练习
师:我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问题吧!
每人做6朵花,4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找出信息和数学问题,列式。 4×6=24(朵)
有什么问题要问?(如:为什么用乘法解答?怎样算的?)
问:你能把它改编一道除法的解决问题吗?
2、4人做了24朵花,平均每人做了多少朵?
列式:24÷4=6(朵)
问:看着这个算式,你能想到这一单元有关它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组长安排组员交流的顺序。
汇报:
生1:我知道了为什么用除法解答,因为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生2:我知道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因为想4和几相乘等于24,四六二十四,商是6。
生3:我知道算式怎样读。。。。。。。。
生4:我知道24表示。。。。。4表示。。。。。6表示。。。。。。
生1:我知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生3:我知道÷是除号。
师:你还能把它改编成另一道除法的解决问题吗?
一共有24朵花,每人做6朵,需要几人?
问:这道题为什么不说“平均分”?
列式:24÷6=4(人)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答?你是怎样算的?
比较: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巩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复习整个单元所有的知识。
拓展开放练习
()÷5=()
你有什么发现?还能继续往下写吗?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让学生们发现规律,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通过看书整理学过的知识,对一单元的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
板书设计
第一种分法 除法
表 平均分 除法 读法
内 第二种分法 各部分的名称
除
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这是本册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整理和复习课,我采用了预留整理和复习;课上汇报复习过程;通过练习串联知识点;灵活填空发现规律提升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一单元知识进行梳理。
优点:
1、细腻。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透着“细”,细在知识点的整理,细在对孩子表达训练的严格,细在每个环节的牵连和层层递进。二年级的孩子很需要老师的“帮”和“引”,老师的一丝不苟才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严谨和认真。
2、用磁扣来动手操作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回忆平均分,效果不言而喻。孩子们感兴趣,动感强,呈现效果好。
3、板书串联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并用大括号,箭头等呈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复习课典型的特点之一,学生受益。
问题:
“细”是优点,但也是造成拖堂没有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适度才好。(教案是改过之后的)例如:把乘法的解决问题改编成除法的解决问题,每一道题都让孩子去回忆想到的知识点,虽然略有变化,但也显得重复累赘,容易使听的学生厌烦。如果紧缩前面的时间,节奏快一些,后面关于()÷5=()的填空及其规律就会完成,这才是这节课学生通过复习获得提升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