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6 快乐的动物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6 快乐的动物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5 19: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迪小学 王小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
观察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美丽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看?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们的表情吗?(引出课题:快乐的动物)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1)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你能帮老师数一数它们的只数吗? (2).学生汇报,老师圈出课件中的动物加以确认,每次确认后板书动物的只数。
2、讲授新知。
(1)画一画。
老师也很喜欢这些小动物,老师还将我喜欢的动物画下来了 ,你想看看吗?
出示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用圆圈代表动物表示出动物的个数。
小猴子:
小鸭子:
(2)圈一圈。
三个一圈,怎样圈?
猴子有3只,是1个3
鸭子有6只,是2个3.
我们把鸭子数看成一份的话,鸭子数就有两份。我们就说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  师:(小结)猴子有3只,是1个3,鸭子有6只,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鸭 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板书: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3)写一写。   师: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生:6÷3=2。   板书:6÷3=2。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把6个圆片,按照3个为一份,可以分成2份。
强调: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得数后面不写单位。
(4)说一说。
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6÷3=2
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3、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说一说。(加深倍的理解)
 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摆出小松鼠和小鸟的只数(学生用学具摆,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3、总结?   12里面有(6)个2?   12是2的(6)倍?
三、多种练习,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P47“练一练”第1题。)
师: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师: 再看看第二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
师:请小朋友打开数学书到47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一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用做手势的办法来评判对错。)
2、应用练习。
(1)比身高。
师:淘气听说我们到大森林里找小动物玩,也赶过来了。(课件出示P47“练一练”第2题图片,隐藏了南瓜。)
师:你瞧,他和机灵狗在干什么呢?
师:原来,他们想通过比身高知道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出示问题。)可是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师:怎样才能使结果更加准确呢?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点击课件,出示南瓜。)
请学生仔细观察第二题情境图,动脑想一想,然后把答案填在书上。
淘气的身高是9个南瓜的高度,机灵狗的身高是3个南瓜的高度,9里有3个3,所以我知道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3倍,算式是:9÷3=3。
(2)统计天气情况。
最近这几天天气很不稳定,气象小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并绘制成了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P47“练一练”第3题。)
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3个问题要考一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然后将答案写在书上。?
完成的同学和同桌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
3、拓展练习。
妈妈今年28岁,小红今年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
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

四.总结评价,畅谈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还学习了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想说的?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其实,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永远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们。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是最棒的,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猴子数是鸭子的2倍
6是3的2倍
6÷3=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来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我在设计教案时,从三个环节来攻破难点:第一环节,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本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用学具摆出猴子数1个3、鸭子数2个3,学生能把鸭子平均分成两份后,我就顺利引出“倍”了。第二环节:自己动手圈一圈。让学生照样子摆一摆、分一分,更进一步加深了“倍”的认识,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即使如此,我想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更加理解图意,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倍”。第三环节:说一说。说出有倍数关系的两种水果。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倍的认识,体会倍是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就是他的几倍。最后通过三个层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本节课,动手实践操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开始在黑板摆教具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再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最后安排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实践操作,让课内与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中,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了“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气氛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在第二环节:自己动手圈一圈中,应让学生分小组,多摆、多练、多说,进一步加深倍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