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1)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能用几句话讲讲这个故事吗??
(2)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文言版本。(板书: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范写课题。指导生字“司”的写法。司马是复姓,司马光姓司马名光,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复姓??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的窍门吗?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窍门就是——读,反复诵读。??
出示卡片:
?1.?第一次读课文。请打开课本P102,借助拼音读课文3遍。?
2.?读通课文先得读准字音,这些是课文的生字,会读吗???
课件出示:
司????庭?????登?????跌?????
众????弃????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
(2)去掉拼音读,齐读。?
3.第二次读课文。生字解决了,再读一遍课文,试着读通读顺。?
4.指名读。谁能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5.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出停顿。(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生齐读。?
小结:古文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整体感知?
1.文言文就是这样用几十个字能表达几百个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炼。读了几遍课文了,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吗??
2.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之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味道。下面我们就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了。?
(二)学习第一句。?
1.生读后,师追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6)??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
从这句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哪个词告诉你的??
(2)谁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3)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肯定玩儿得非常高兴。谁来高兴地读一读??过渡: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2)指名读。问:发生了什么意外?????板书:一儿????跌没水中?
原来院子里有个装满水的大家伙,是什么?(瓮)从哪儿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张贴副板书:?
(3)这句中还有哪个字你弄明白了??
(4)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了这么大的瓮里,危在旦夕,真让人——?谁能用焦急的口吻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
3.出示完整的句子,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讲一讲。?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三)学习第二句?
1.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相机板书:众??弃去?出示第二句:?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指名读。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
(2)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老师来考考你们。“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之外的其他孩子)11个字,在课文中只用了一个“众”字就表达清楚了,看,文言文的语言就是这么简炼。?
学生理解“众”时,出示卡片:?
(3)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随机采访:你为什么不管落水的同伴??(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如果大家都离开弃这个落水的孩子于不顾,这个孩子会怎么样?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把这个孩子从水缸里救出来呢??
2.再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司马光留下来了,他是怎么做的?????
?相机板书:光???持石击瓮?
(1)出示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2)谁能来演示一下司马光砸瓮救人时的动作?指名上台做“持石击瓮”的动作,通过动作理解“之”指的是瓮。?
(3)全体做动作,理解“持”“击”。同学们,将石头拿在手中,文言文中用了一个字来表示,那就是——?(持)?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的动作就叫——?(击)文言文就是这样简洁,一个字可以表达现代文中几个字的意思。?
(4)生边齐读边做动作。我们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3.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1)出示句子:水迸,儿得活。?
(2)理解“迸”。?
(3)小孩得救了,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四)理解全文。?
1.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试讲。?
(2)同桌互讲。?
2.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小伙伴害怕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了留下来,并想到了用石头砸破瓮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板书:沉着冷静?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反复多读几遍等等。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板书设计?
一儿:足跌没水?
24?司马光?????众:皆弃去??????沉着冷静?
???光:持石破瓮?
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