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温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
教材分析
创设温度的情境,目的是以温度为载体,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两个相反意义两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析
随着电视机在家庭生活中的普及,学生对温度的含义能够有所了解。
设计理念
以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为主导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知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温度、课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息息相关,就是“温度”。(师板书)
2.交流课前调查的温度。
现在我们这里正值冬季,温度很低,非常冷,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很温暖。下面就请
同学们将你调查的温度给同学们播报一下。(课件出示小小播报员)
学生交流调查的温度。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师:在调查温度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温度前面有“-”。
2.“℃”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够解决你们的困惑。
(1)认识温度的单位。
师: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可能回答“度”,也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摄氏度”。
师明确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板书)
(2)认识正负数,探索温度的读写。
师:现在谁愿意把大庆的温度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师记录:零下 摄氏度。(根据学生的汇报填)
接着指名汇报北京、上海的温度,师用同样的方法记录。
师:你们跟老师的记录方法一样吗?
指名说一说记录方法并版演:- ℃ , + ℃。(根据学生的汇报填)
由学生解释“-”表示“零下”,“℃”是“摄氏度”的意思。
师指导学生认识:负号、负数、正号、正数。
引导学生发现: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3)认识温度计。
下面老师给大家看样东西(教师出示温度计),并用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课件出示一段放大的温度计。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刻度、0℃、零上温度、零下温度……
师引导学生得出:零上温度比0℃高,零下温度比0℃低。
(4)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课件出示。
学生先读温度。(第二个可能读零下6摄氏度,也可能读零下14摄氏度)
通过读温度,得出温度计上温度的读法:弄清刻度大大小,从零刻度开始读。重点强调零下温度的读法。
(5)在温度计上标出温度。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7页,然后小组交流互助,再全班交流。(课件辅助)
2.探索温度的比较。
(1)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5℃>-20℃后,教师追问:20比5大,为什么-5℃>-20℃?
结合温度计说明负数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引导学生排序:零上温度>0℃>零下温度
(2)说出温度并比较大小
(3)比较温度的大小。
(4)看图回答问题。
上述问题解答后再出示
(5)想一想: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5)根据板书的三个城市的温度,它们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顺序是 ?
3.能力提升。
(1)仔细观察变化过程,温度由 ℃上升到了 ℃。上升了 ℃。
(课件演示温度由-14℃上升到+14℃)
学生回答上升28℃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温度由 ℃降到了 ℃。降低了 ℃。
(课件演示温度由+12℃下降到-12℃)
(3)看板书说出大庆和北京、上海的最高温度相差多少?
4.知识链接。
课件出示:你知道么?
(1)摄氏度的由来:
18 世纪初德国仪器制度家G.D华伦海特发明了一个玻璃水银柱温度计,柱上刻有度数,当水银因热而膨胀时,可以读出柱高的增加数。华伦海特用冰和食盐的混合物所能得到的最低温度作为他的刻度的零点,按他的刻度,水的结冰读数为32度,水的沸点读数为212度。两者距离为180度,这就是华氏温度标。1730年法国物理学家列奥米尔建议结冰与沸腾之间的距离为80度,这就是列氏温标。不久以后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建议把两者之间距离分成100度,这就是摄氏温标。现在大多数国家使用这种刻度。摄氏度(℃)的名称来源于摄氏度发明人瑞典著名科学家摄尔西斯的姓氏。
(2)0摄氏度是不是没有温度?
科学家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3)100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四、总结:
1.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先和同桌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没有什么想要说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变暖,要爱护环境……)
师:你想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负数吗?找一找,记录下来,我们明天继续研究负数,探索负数中的学问。
通过调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理解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学习温度的读写方法。
进一步巩固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方法。
理解温度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知识拓展。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板书
温 度
1.摄氏度(℃) “-”负号 “-17”负数 “+”正号 “+3”正数
2.温度的读写(根据学生课上汇报完成板书)
大庆 零下17摄氏度 -17℃ 零下12摄氏度 -12℃
北京 零下3摄氏度 -3℃ 零上6摄氏度 +6℃
上海 零上4摄氏度 +3℃ 零上6摄氏度 +12℃
3.温度的比较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