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练习十七第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在应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乘除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乘法口诀卡片、视频展示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大家最喜欢的积星比赛,看看谁将登上我们的星级宝座。
板书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
[点评:小学生最喜欢比赛,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发展规律决定的。教师抓住这个特点将积星比赛融入枯燥乏味的练习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巩固方法
1.补充练习
(1)口算。
32÷4= 4×6= 27÷3= 5×8= 56÷8=
36÷9= 64÷8= 72÷9= 7×4= 21÷7=
教师用卡片快速出示,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答案。教师展示学生答案,全班一起订正答案,全对的同学登上一星级宝座,学生用水彩笔画下一颗五角星,在星中心写下小1,课件出示一星级宝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练习题量。)
(2)看口诀,写算式。
将“四九三十六”和“五五二十五”乘法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展示学生答案,学生自己批改。全对者再获一颗五角星,登上二星级宝座,学生用水彩笔画下一颗五角星,在星中心写下小2,课件出示二星级宝座。
教师:为什么“四九三十六”可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而“五五二十五”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质量给予三星级宝座,让部分学生提前登上三星级宝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看来当两个因数相同时,每道乘法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点评:从登上一星级宝座再到三星级宝座,每个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里健康成长,既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又沟通了乘除法算式间的联系。]
2.完成教科书第76,77页第8,9,10题
(1)第76页第8题结合实例理解平均分。
教师:谁能根据图的意思编一个数学故事?
学生描述,注意要让学生尽量表达完整。
教师:你会列出算式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问题是要求几次才能搬完,就是求40里有几个5。所以要用40÷5=8(次)。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与其余同学都要注意倾听,看看学生是否在用平均分的含义去解释用除法计算的道理。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8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加星,同时也为正确完成的学生加星。
(2)第77页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和计算时用的口诀。
利用在图上添加或减少一个竹篮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为正确完成的学生加星。
(3)第77页第10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教师为正确完成的学生加星,统计学生获得星级情况。
[点评: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加深了对平均分和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综合练习,整体发展
1.第77页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寻找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第(1)题是求24杯酸奶里有几个3杯,就可以喝几天,用24÷3=8(天);第(2)题是把24杯酸奶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就是每天喝几杯,用24÷4=6(杯)。
教师也可以追问一下24杯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为正确完成的学生加星。
2.第77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教师:你能解释一下“9×3=27(人)”的意思吗?
学生:每组9人,要求3组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个9一共是多少,要用乘法进行计算。
教师:第(2)、(3)小题,它们与第(1)小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第(2)、(3)小题都用除法进行计算,因为它们都表示要把27个同学平均分。
教师:通过这3道题的练习,大家明白了什么?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根据除法和乘法的意义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为正确完成的学生加星,统计学生获得的星级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奖励。
[点评: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受到乘、除法间的联系。]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反思,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总结。
[点评:在全课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好习惯。]
(四川省眉山市第一小学 刘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