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89页的练习二十第3,5题,第91页的练习二十一第2,6,7题,第95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应用表内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进一步感悟表内乘、除法知识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正确、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kitty猫的“爱心超市”开始营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同时也出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想帮kitty猫一一解决吗?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问题解决的练习。
板书:问题解决的练习。
[点评:用学生喜欢的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引入,把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1.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是kitty猫的“爱心超市”开始营业的日子,在“爱心超市”前有许多孩子在帮忙摆花盆。
(2)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反馈。
2.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1)课件出示题目:小红和小华到kitty猫的“爱心超市”去买邮票,小红买了9枚邮票,小华买的邮票的枚数是她的2倍。小华买了多少枚邮票? 如果是3倍呢?
(2)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
(3)分析:
教师:这题一共有几个问题?
教师:“如果是3倍呢”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并说出:“如果是3倍呢”就是“小华买的邮票的枚数是小红的3倍,小华买了多少枚邮票”。
(4)学生独立完成。
(5)交流反馈。
教师:怎么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9×2=18(个)。求小华买了多少个练习本就是求2个9是多少,所以列式是9×2=18(个);如果是3倍,就是求3个9是多少,所以列式是9×3=27(个)。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件出示:kitty猫新进了36个皮球,把这些皮球装在6个盒子里。平均每个盒子装几个皮球?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36根小棒代替36个皮球摆一摆,边摆边想,平均每个盒子能装多少个皮球?
(3)教师抽学生展示摆的过程。
(4)交流反馈。
教师:同学们,根据你摆的过程,说说怎么列式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6=6(个)。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抽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可能回答:①因为36个皮球里面有6个6;②求平均数问题应该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求平均数问题———用除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总数? 什么是份数? 每份个数是多少?
明确:36个皮球是总数,6个盒子是份数,每份6个。
教师:小朋友们帮助kitty猫解决了第1个问题,建议你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教师:小红和小华刚在“爱心”超市里在买了练习本,他们还准备买钢笔和书包呢!
(2)课件出示题目:钢笔每支6元,书包的价格是钢笔的4倍。书包的价格是多少元?
(3)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
(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进行巡视。
(5)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4=24(元)。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求6的4倍是多少,就用6乘4得24。
板书:求倍数问题———用乘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弄清:把谁看成1份? 谁是谁的4倍?
提示学生书包的价格带上单位,并将答语写完整。
[点评:通过练习用乘法和除法来解答的数学问题,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练习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教师:“爱心超市”里除了体育用品、学习用具外还有食品呢。有你喜欢吃的吗? 课件出示第7题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每种物品的价格是多少,抽学生回答。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琴买一种食品刚好用了18元,可能买的是什么?
(3)提问:想一想,刚好用了18元是什么意思?
(4)让学生弄清楚问题的意思:就是说一分也不差,一分也不剩,刚好把18元用完。
(5)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6)集体交流,抽学生把做的情况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8÷2=9(盒),18÷6=3(盒)。
教师提问:为什么可能买的是牛奶和巧克力呢?
预设学生回答:
①因为牛奶2元1盒,18里面有9个2,刚好用完18元。
②因为巧克力6元1盒,18里面有3个6,刚好用完18元。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表扬。
2.提高练习(补充题)
(1)课件出示问题。
①买整箱饮料,每瓶的价钱比零售价贵还是便宜?
②买1箱饮料的钱,零买能买多少瓶?
(2)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思维空间真广呀,能提出加、减、乘、除4种不同运算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的小脑袋真灵活。
[点评:在综合练习中,一方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练习后的展示交流,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教师:“爱心超市”里的数学问题,同学们都帮kitty猫解决了。现在王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帮我解决吗?
(1)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0题主题图。
(2)教师: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3)让学生理清题中的信息:
①小朋友们帮忙布置“迎_______新年”晚会会场,需要搬8套桌椅。
②1套桌椅是指1张桌子配2把椅子。
③1个学生搬2把椅子,2个学生搬1张桌子。
④也就是说1套桌椅要3个同学来搬。
(4)全班集体交流。
教师:请你们算一算,一次搬完,王老师需要安排多少个同学?
方法一:8×3=24(个)。
教师:这样列式的同学举手。有与这种方法不一样的吗?
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学生可能想到方法二:
方法二:
桌子2×8=16(张)。
椅子2×8=16(把),16÷2=8(个)。
一共16+8=24(个)。
答:一次搬完,要24个同学。
对于这样列式的同学,教师要问他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让学生讲清算理。尽管步骤多,但能这样去思考问题,思维含量非常高,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教师:对比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第1种方法是通过看图知道1套桌椅要3个同学搬,8套就是8个3,共需24个同学。
第2种方法是分开算,1套桌椅里有1张桌子,8套就需8张桌子,2个同学搬1张桌子,需16个同学来搬桌子;1套桌椅里有2把椅子,8套就是8个2,需16把椅子。1个同学搬2把,16里面有8个2,就需8个同学来搬;总共需16+8=24(个)。
[点评: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方法的多样化,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中还有什么疑惑吗?
(重庆市渝北金港国际实验小学校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