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共产党:
国民党:
血的教训,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
背景: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年1月
时间:
地点:
广州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革命任务
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办的一所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伐军兵分三路:
一路指向湖南、湖北;
一路指向江西;
一路指向福建、浙江。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叶挺
1896~19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
新四军军长
夺取汀泗桥、贺胜桥
广州
长沙
上海
南昌
南京
1927.1.迁都武汉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武汉
武汉
贺胜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
五原
1926.7.北伐开始
北伐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随着北伐的胜利,1927年蒋介石到达上海,随后,他就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上海密谋实施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以及江浙一带的财阀、帮会的支持之下,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的工人纠察队、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被大量屠杀,倒在血泊之中。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政变后3天内,上海有300多名工人群众、中共党员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这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1928年,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了一全国。
统一全国
南昌起义
领导人
叶挺
贺龙
朱
德
周恩来
刘伯承
在南昌起义的参与者中间,英才辈出。共和国十大元帅有6位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是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和林彪。大将和上将就更多了,如粟裕、陈庚等。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时间
内容
地点
①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927年8月7日
汉口
给组织涣散和思想混乱的共产党员指明了奋斗方向。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毛泽东
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江 西
赣
江
文家市
三湾
永新
长沙
长沙
井冈山
秋收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
经过
经过
①攻占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②文家市决策:
③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意义
内容
④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对部队进行改编,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实行民主管理,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
为什么毛泽东要进军农村、进军井冈山?
材料一: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茶陵等县,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二: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还保存着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
材料三: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经过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和建设,群众基础好;
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井冈山附近农产品丰富,可以给部队提供足够的粮食;
井冈山会师
时间:
人物:
1928年4月28日
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
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结果:
龙江书院门前小桥,朱毛第一次握手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
据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里对朱德的采访,朱德是这样说的:"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开创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古田会议
时间
内容
地点
1929年12月28日
福建上杭县古田
①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的扩大
②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时间
内容
地点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井冈山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坚持开展长期的武装斗争,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博古
李德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第五次
1933年
至
1934年 (国)100万
(共)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败
秦邦宪
1907.6.24~1946.4.8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
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0.9.28~1974.8.15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
王明
1904.4~1974.3.27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安徽金寨县(今属六安市)人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红军主力86000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兵。如果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到达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1935年5月上旬,红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强渡大渡河。
敌人以机枪、炮兵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红4团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御寒用棉片
御寒用棕背心
红军过草地,到处是沼泽和泥潭,很多战士陷进去就再也没有上来。
吃草根树皮
腰带拿来充饥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
80000?6000
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部
长征胜利意义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