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器物
制度
思想
考情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全国卷?海南卷)
核心素养 师夷长技以制夷 2015·海南卷·13——魏源海防思想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中体西用 2019 ·海南卷 ·6——官员奏折内容
2017·海南卷·7 ——科举考试内容
2016·全国Ⅲ卷·29——张之洞主张目的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2018·全国Ⅲ卷· 28——严复社会进化论思想
2016·全国Ⅲ卷·28——梁启超诗界革命目的
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思想主张
复习目标
1.宏观:梳理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微观: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理解每一次思想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复习重点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知识体系
一、西学东渐
(jiān )
明末清初:西学传入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
易错易混点
——工业革命前夜,殖民侵略未构成致命影响
——工业革命完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各派别比较
抵抗派
洋务派
顽固派
(1)
地主阶级
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二、各派别比较
洋务派
维新派
(2)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分歧的根源在于 。
向西方学习内容不同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徐继畬yú )等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重点突破
一、错失20年——从全球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开眼看世界”的社会影响?
一方面,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另一方面,思想主张未实践,影响有限。
一、错失20年——从全球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发展
(2)为什么“中国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思路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思考)
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思想专制、八股取士,盲目自大。
西方: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政治民主不断深化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二、艰难前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中体西用”、 “托古改制”
(1)概括作者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
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二、艰难前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中体西用”、 “托古改制”
(2)有人认为“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试评析这一观点。
思路提示: 观点类题目
第一步:表明观点。(我赞同……观点/我不同意作者观点,我认为……)
第二步:论证观点。(结合背景、影响论证,史论结合)
第三步:总结升华。(指出观点的理论依据)
二、艰难前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中体西用”、 “托古改制”
(2)有人认为“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试评析这一观点。(思路提示:先表明态度,结合背景、影响阐述,总结升华)
观点: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托古改制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必要措施,虽然有缺陷,但有利于减轻变法阻力。
阐述:(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影响)一方面……,另一方面……。
总之:辩证、历史的看待托古改制。
学法指导
历史评价类题目作答时要注意哪些原则?
历史的观点: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现象
抵抗派
林则徐
魏 源
师夷长
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
第一次
鸦片战争
洋务派
曾国藩
李鸿章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君主立宪制
维新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
革命派
激进派
陈独秀
胡 适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堂总结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主要实践 刺激事件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想让你们看见,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你怎样,我们的国家就怎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高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
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
金榜题名
青春有为
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
站在为国家、为民族的角度思考学习
(2017·天津高考·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当堂检测
2. (2019·海南高考·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B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做题方法:时间、人物、标点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D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做题方法:阶级分析法、隐性时间
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做题方法:时间、人物、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