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二、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一)、基本概念
1.透镜的原理: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
2.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透镜的主光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4.透镜的光心: 透镜主轴上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该
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5.透镜的焦点: (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
6.透镜的焦距: (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二)、基本规律
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三条特殊的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
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3、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即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像与物同侧或异侧 实像或虚象
?u>2f ?f?u=2f ?V=2f ?等大 ?倒立 ?异侧 ?实像
?f?u=f ? 无 像?
u注:实像与虚像
实像 (1)实际光会聚形成的像。
(2)能呈在光屏上的像。 如:小孔成像
虚像 (1)实际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
(2)能看到但不能呈在光屏上。 如:平面镜成像
口决
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
虚同正,实异倒
像儿物儿相追赶
成实像,u小,v大,像大;
成虚像,u小,v小,像小;
(三)、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3.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4. 眼睛的结构
(1) 眼睛 好 像 照相机
晶状体、角膜 相当于 镜 头
视网膜 相当于 胶 片
(2) 眼睛通过 睫状体 改变 晶状体 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说明 :眼睛的晶状体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
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象
(3)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近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5.显微镜原理
物镜的作用: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6. 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照相机的镜头
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增大视角的方法:把物体的像移近,把物体的像放大
2. 典型例题
1.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解析】三条特殊的光线的应用
2.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解析】通过光线的传播方向的变化来判断透镜种类
3.某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
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
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
【解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焦距的定义。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的位置,在相当于 的胶片上得到 的 的 像.
【解析】透镜的应用:照相机的特点
5.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规律
(三)、透镜的应用
四.作业
理解本节课的复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