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9张PPT)
*
考 考 你
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A.晴转多云 B.今天有大雾 C.风和日丽 D.冬冷夏热
4、操场旗杆上五星红旗向西北方向飘扬,此时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3、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5、卫星云图上,表示晴天的颜色是
A.绿色 B.蓝色 C.白色 D.绿色和蓝色
世界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
主要因素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各种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体,时刻向四周发送能量。气候现象的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地球形状(纬度因素)
1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2
地形地势(地形因素)
人类活动
地球运动
3
4
5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直射:
光束明亮而集中
斜射:
光束黯淡而分散
更 热
直射
斜射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A
B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
获得的太阳热量: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
最大
最强
降低
减小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大兴安岭冬景
冬季海南风光
总结:纬度位置(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球是不规则球体,在同一时间,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 ,因此气温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
变小
减弱
递减
夏季海边踏浪,沙滩温度高,海水温度低。
夏季:海洋升温 ,气温 。
陆地升温 ,气温 。
慢
快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高
低
冬季:海洋降温 ,气温 。
陆地降温 ,气温 。
慢
快
高
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
受热慢 散热慢
受热快 散热快
升温快,气温高
降温快,气温低
升温慢,气温偏低
降温慢,气温偏高
8月
7月
2月
1月
升温快,气温高
降温快,气温低
受热慢 散热慢
升温快,气温高
降温快,气温低
升温慢,气温偏低
升温快,气温高
降温快,气温低
降温慢,气温偏高
升温慢,气温偏低
升温快,气温高
降温快,气温低
陆地 海洋
影响 夏季
冬季
中纬度地区 陆地 海洋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我的分析
靠海近的地方受海洋影响明显,升温慢、降温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受海洋影响很小或受不到海洋影响,升温快、降温快。
我的发现: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海近的地方温差小,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大。
14
16
20
23
26
解释:
新疆地区“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42°N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 ,
内陆降水 。
多
少
距海远近
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流影响,降水少。
东
岸
西
岸
回归线地区:大陆东岸降水 ,
大陆西岸降水 。
多
少
总结: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
分布
气温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海洋升温慢,气温低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降水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距海远近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20℃
14℃
8℃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 。
低
地形地势(地形因素)
解释:山前桃花山后雪
同纬度地区:
相同海拔,阳坡气温 ,阴坡气温 。
阳坡
阴坡
高
低
迎风坡
背风坡
迎风坡
背风坡
地形因素(影响降水量)
地形雨示意图
降水多
降水少
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
影响
气温
降水
迎风坡多雨(地形雨)——气流抬升
背风坡少雨——气流下沉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同纬度地区,相同海拔,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地球形状(纬度因素)
1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2
地形地势(地形因素)
人类活动
地球运动
3
4
5
地球形状(纬度因素)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地形地势(地形因素)
地球形状(纬度因素)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总结:纬度位置(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球是不规则球体,在同一时间,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 ,因此气温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
变小
减弱
递减
总结: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
分布
气温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海洋升温慢,气温低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降水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距海远近
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
影响
气温
降水
迎风坡多雨(地形雨)——气流抬升
背风坡少雨——气流下沉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同纬度地区,相同海拔,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地球形状(纬度因素)
1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2
地形地势(地形因素)
人类活动
地球运动
3
4
5
人类活动
改变地表状况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量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温室效应”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滥砍滥伐
全球变暖
岛国——图瓦卢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其面积只有26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人们将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然而,在2001年初,有关专家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海水已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到2010年,全球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至80厘米,图瓦卢的九个小岛也将在50年内全部浸入海中,永远消失在世界地图上。
气温升1℃——美国粮仓变大漠 非洲沙漠成桑田
气温升2℃ ——海水上升7米 1/3动植物消亡
气温升3℃——气候彻底失控 上演生态灾难
气温升4℃ ——人类口粮吃紧 欧洲人大迁徙
气温上升5℃至6℃——地球将面临彻底的灾难
科学家警告,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抑制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的排放,到了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高达6 °C,给地球带来无法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臭氧层破坏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
2、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
冬季漫长,多冰雪。 ( )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
比较湿润。 ( )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地形
纬度
海陆
地形
——因为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所以尽管地处低纬,喜马拉雅山上还是终年积雪。这是地形的原因,不但如此,山体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也不相同。
——喜马拉雅山处于低纬地区为什么山上还是终年积雪?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练一练
1.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地球形状 B.地球运动
C.地表起伏 D.海陆分布
2.青岛是夏季的避暑胜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A
B
3.江西庐山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4.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太阳辐射
D
C
1.下列图中,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 )
A B C D
2.“山前桃花山后雪”诗句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山前山后纬度不同,气温差异大
B.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C.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D.海陆位置影响气候
A
B
3.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处于赤道附近,但终年冰雪峭立,白雪皑皑。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类活动 B. 纬度因素
C.海陆分布 D.地形因素
4.读下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则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A
B
D
B
10°C
15°C
20°C
1.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和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最低气温出现在 。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 月最高, 最低;
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
5.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 ,高纬地区气温
;这是受 因素影响形成
6.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
温 ;冬季相反。这是受 因素影响形成
7.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大致海
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这主要受
因素影响形成
8.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
这主要受 影响造成
9.降雨的类型有 , , 。
10.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影
响因素 )
11.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降水
;中纬地区,沿海降水 ,内陆降水
(影响因素 )
1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影响因素 )
13.图为甲地冬季等温线图
(1)A.B两地,气温高的是 ,低的是 。
(2)若A.B两地,一处为陆地,一处为海洋,则A是 ,B是 。
地球形状(纬度因素)
1
海陆分布(海陆因素)
2
地形地势(地形因素)
人类活动
地球运动
3
4
5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太阳升落→
太阳高度日变化→
气温等变化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观察:什么叫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西
东
1、绕转中心:地轴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运动——自转
北逆南顺
逆时针
顺时针
4、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③时差
每天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N
S
太
阳
光
2.昼夜交替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自转
产生条件
晨线
A
B
C
以下三个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
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
3.地方时间的差异(时差)
1.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都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C
2.小明位于图中甲所在的地方,此时他正在做什么事( )
A.傍晚放学回家
B.在学校吃午饭
C.早起锻炼身体
D.半夜赶作业
C
地球运动——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绕转中心:太阳
轨道形状:椭圆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为什么地球仪是倾斜的?
赤道平面
公转轨道面
地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 ,
地轴空间指向 ,
倾斜的(66.5°)
保持不变
始终指向北极星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找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5?N
0?
23.5?S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位于 __________ 之间
(2)一年中 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次太阳光直射;
____________ 有一次太阳光直射;_________ _____无太阳光直射
南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回归线上
南北回归线外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今天太阳直射点处在哪两个节气之间,在哪个半球,向哪个方向移动?
冬季和夏季日出时间为何不同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太阳光
夜
半
球
晨昏线
昼
半
球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
昼弧
夜弧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南极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纬线)上时,此时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_____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 现象。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南极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66.5°N
23.5°N
23.5°S
66.5°S
0°
南极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纬线)上时,此时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_____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 现象。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23.5?N
0?
23.5?S
春分
秋分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夏至
夏至
春分
秋分
夏 半 年
夏半年 北半球__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__。
(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23.5?N
0?
23.5?S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秋分
冬至
春分
冬 半 年
(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__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__。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冬至
春分
夏至
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变长
昼变长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
(昼夜平分)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昼变长
昼变长
夜变短
夜变短
北 移 北 变 长
冬至
夏至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昼变短
昼变短
秋分
昼夜平分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
(昼夜平分)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昼变短
夜变长
昼变短
夜变长
南 移 南 变 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规律①: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夏半年),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另一半球反之。
规律②:
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冬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
北 移 北 变 长
南 移 南 变 长
3.21
春分
赤道0°
全球昼夜平分
6.22
夏至
北回归线
23.5°N
北:昼最长夜最短
南:昼最短夜最长
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
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
9.23
秋分
赤道0°
全球昼夜平分
12.22
冬至
南回归线
23.5°S
北:昼最短夜最长
南:昼最长夜最短
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
极夜:北极圈及其以北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日期 节气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范围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5.1这天直射点在北半球,晋江昼长夜短
5.1过后直射点北移,晋江昼变长夜变短
10.1这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晋江昼短夜长,
10.1当直射点南移,晋江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
想一想,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晋江(25°N)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情况?
5.1
10.1
冬季和夏季日出时间为何不同
1.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2.下列节日中,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十一国庆节 D.元旦
A
D
3.当我国植树节时,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点
D.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点
4.下列四图代表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图中表示同一日期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D
A
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D
6(1)A点的经纬度是 ,
该点一年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 方向
(23.5°N,90°E)
一
东南
(3)当太阳直射B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 处(填数码)
(4)地球从①向②运动过程中,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
①/③
昼变长夜变短
张女士在6月份看中一套采光极好的房,但等她12月装修入住之后,发现连中午的时候阳光都照不进屋子,她郁闷地觉得开发商施了魔法骗了她。所以她把开发商小王告上了法庭。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影子长
影子短
太阳高度角小
太阳高度角大
假如下面两张图代表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关系,哪张是早晨哪张是中午?
甲:早晨,乙:中午
甲
乙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直射时无日影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太阳高度角及其影子
太阳高度角
影子
影子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直射时无日影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人影朝北;以南地区正午人影朝南。
越靠近直射点,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越远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
(1)最大值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
②北回归线以北:北半球夏至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半球冬至
(2)最小值
①北半球:北半球冬至
②南半球:北半球夏至
影子长
影子短
太阳高度角小
太阳高度角大
假如下面两张图代表深沪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关系,哪张是夏至哪张是冬至?
甲:冬至,乙:夏至
甲
乙
试一试:下列表示晋江正午影子朝向的是( )
乙
甲
乙
北
南
北
南
晋江在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人影朝北
张女士在6月份看中一套采光极好的房,但等她12月装修入住之后,发现连中午的时候阳光都照不进屋子,她郁闷地觉得开发商施了魔法骗了她。所以她把开发商小王告上了法庭。
太阳高度越低,楼距越远
底楼终年采光条件:太阳高度最小时也有光线照射
楼高与楼间距问题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四季与
五带
四季交替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五带的划分
赤 道
00
23.5°N
23.5°S
66.5°N
66.5°S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N
90°S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赤 道
23.5°N
23.5°S
66.5°N
66.5°S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N
90°S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赤 道
。
热带地区
热带地区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在图中找到中国,看我国大部分地方属于哪个温度带?
对比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天(24小时)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差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转动方向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读图下,完成各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2.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丙一丁一甲
C.丙-乙一丁一甲 D.丙一丁一乙一甲
A
D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球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D
A
5.地球表面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
A.各地纬度的高低
B.太阳热量在地表分布的状况
C.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D.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6.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径地球五带中的(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B
B
7.下面是早上→正午→下午物影长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短→长→短 B.长→短→长
C.长→再长→更长 D.短→再短→更短
8.6、7、8月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
D
9.温度带①和②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10.王朝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夏季非常炎热,常下雨;冬季寒冷,元旦还有可能下雪!”王朝的家乡可能在( )
A.⑤ B.④ C.① D.②
③
②
①
④
⑤
B
D
太阳直射点: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光延长线穿过地心。有且仅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