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10的加减法 西南师大版(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10的加减法 西南师大版(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12: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37~38页例1、例2、例3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减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经历与别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体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图四式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复习“凑10歌”
教师:孩子们,还记得我们的“凑10歌”吗?
学生:记得。
师生一起拍手背诵“凑10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2.对口令
教师:孩子们,我们再来做一做对口令的练习,好吗?
学生:好!
教师:老师出的数和你们出的数要组成10。我出1。
学生:我出9。
师生:1和9组成10。
……
[点评:通过背诵“凑10歌”,以及对口令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悟10的组成在加减法学习中的作用,为学习10的加减法做好了知识储备。]
3.揭示课题
教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全部都跟10有关。
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感悟10的组成与加减法的联系
(课件展示一个装笔的空盒子)
教师:孩子们,这是一个能装10支笔的空盒子。
(课件演示往盒子里面装1支笔)
教师:现在里面装了1支,还可以装几支呢?
学生:9支。
(课件演示往盒子里面装2支笔)
教师:盒子里,现在有几支,还可以装几支?
引导学生说出:盒子里现在有2支,还可以装8支。
[点评:通过观察空盒子,让学生感知10的组成与加减法的联系,为学习10的加减法奠定基础。]
(2)看图提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盒子里面有7支笔,外面有3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支笔?
教师:可以怎么列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3=,3+7=。
教师:我们先来看7+3等于多少呢?大家可以看图,也可以摆小棒,或者想想其他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答案是多少?
学生:10。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甲:一盒能装10支,盒子里面有7支,把外面的3支放进去刚好装满,所以7+3=10。
学生乙:“凑10歌”里面说的“三七三七真亲密”,7和3凑成10,所以7+3=10。
学生丙:我先摆7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是10根小棒,所以7+3=10。
学生丁:我是把7记在心里,接着数3个,7过了是8,9,10,所以7+3=10。
……
教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多,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7+3=10,那3+7等于多少呢?
学生:3+7等于10。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学生:因为7+3=10,反过来3+7也是等于10。
教师:看来找准算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刚才,我们看图提出了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
学生甲:一共有10支笔,盒子里面有7支,外面有多少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7=。
学生乙:一共有10支笔,盒子外面有3支,里面有多少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3=。
教师:我们先来看,10-7等于多少呢?大家可以看图,也可以摆小棒,或者想想其他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答案是多少?
学生:3。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甲:一共有10支,盒子里面有7支,外面有3支,所以10-7=3。
学生乙:“凑10歌”里面说的“三七三七真亲密”,10可以分成7和3,所以10-7=3。
学生丙:我先摆10根小棒,再拿走7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所以10-7=3。
学生丁:我是把10记在心里,倒着数7个,10倒回来是9,8,7,6,5,4,3,所以10-7=3。
学生戊:因为7+3=10,所以10-7=3。
……
教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多,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看着算式10-7=3,还能计算10-3吗?
学生:10-3=7。
教师:加减法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找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就能又快又对地计算。
[点评: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算法的探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感悟到加减算式之间是有联系的,找准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教师:孩子们,看着这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谁能结合图说说这些算式的意思?
7+3=10
学生甲:盒子里面有7支笔,外面有3支,一共有10支。
3+7=10
学生乙:盒子外面有3支笔,里面有7支,一共有10支。
10-7=3
学生丙:一共有10支笔,盒子里面有7支,外面有3支。
10-3=7
学生丁:一共有10支笔,盒子外面有3支,里面有7支。
[点评:这一环节很好地做到了算式与图的结合,通过说算式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一图四式的来历。]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我们根据一幅图写出了四个算式,这些都是有关10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还不止这些,下面我们通过例2继续学习。
(课件出示例2:10的分解)
教师:孩子们10可以分成几和6呢?想一想或借助小棒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10可以分成几和6?
学生:10可以分成4和6。
教师:你能根据10的这种分法写出两个加法、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生先独立写算式,再同桌交流。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4+6=10,6+4=10,10-4=6,10-6=4。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写?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甲:因为4和6组成10,所以4+6=10,6+4=10。
学生乙:因为10可以分成4和6,所以10-4=6,10-6=4。
教师:看来10的组成和分解能帮助我们计算10的加减法,大家在计算10的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想想“凑10歌”。
[点评:通过分一分、写算式,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算式之间联系的认识。使学生感悟到10的组成、分解与加减法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凑10歌”有利于帮助我们计算10的加减法。]
3.教学例3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10的组成来列10的加减法的算式。下面我们通过划一划,来找出10的加减法的其他算式,大家有信心吗?
学生:有!
(课件出示例3圆圈图)
教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个圆圈?
学生:10个。
教师:仔细观察第1行,划掉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第1行划掉了1个,还剩9个。
教师:你会想到哪个有关10的分解?
学生:10可以分成1和9。
教师:根据这个分解,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学生:1+9=10,9+1=10,10-1=9,10-9=1。
教师:再看看第2行,划掉了几个?你会想到哪个关于10的分解?能写出哪些算式?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第2行划掉了2个,想到10可以分成2和8。2+8=10,8+2=10,10-2=8,10-8=2。
教师:你认为第3行应划掉几个?
学生:划掉3个。
教师:第4行呢?
学生:划掉4个。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前面是划掉1个、2个,接下来就应该划掉3个、4个,这样才有顺序。
教师:有序思考是解题的一种好办法,下面就请孩子们有序地划一划,并根据划法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哪些组写出的算式最多,最完整。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划的?列出的算式有哪些?
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汇报,老师板书,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这几组题如果没有图,大家还能计算吗?怎样算?
学生甲:我们可以想10的分解和组成来做。
学生乙:可以想“凑10歌”。
学生丙:用数数的方法算。
学生丁:找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根据1个算式可以算出另外3个算式。
……
教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孩子们,关于10的加减法,除这些算式以外,还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10+0=10,0+10=10,10-0=10,10-10=0。
[点评:这道题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非常强,教师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分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练习
1.教学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孩子们,学会了10的加减法,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小青蛙找朋友,好吗?就是把组成10的两个数连起来,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地帮小青蛙找到朋友。
学生动手连线,展示交流。
2.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
明确要求:在每张卡片上补足10个点。
讨论解题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卡片,该怎样补点呢?
学生甲:第一张卡片上有8个点,8和2组成10,所以应该补上2个点。
学生乙:可以从8接着数,画1个数1个,一直数到10。
学生丙:10-8=2,所以应该补上2个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几张卡片的补点,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3.教学课堂活动第3题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有序地涂色,说出算式。
[点评: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做数学,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
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廖流鸿)
10的加减法(教学片断)
一、采用游戏,复习铺垫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玩玩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学生:好!
教师:游戏规则是你出的数跟老师出的数合起来是10。
师生游戏,如:我出1,我出9,一九一九好朋友;我出2,我出8,二八二八手拉手;我出3,我出7,三七三七真亲密;我出4,我出6,四六四六一起走;我出5,我出5,五五凑成一双手。
……
[点评:通过“对数”游戏,体现师生互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体现了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机会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学习10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手指游戏
(1)猜谜激趣
教师:孩子们,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
学生:手!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看一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呢?
学生:10个。
[点评:采用谜语激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师生游戏
教师伸出1个手指头。
教师:孩子们,老师伸出了几个手指头,缩回了几个呢?
学生:老师伸出了1个,缩回了9个。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老师伸出了1个手指头,我就想“一九一九好朋友”,所以缩回的是9个手指头。
教师:你想到了哪些算式?
学生:1+9=10,9+1=10,10-1=9,10-9=1。
[点评:在游戏中运用了10的组成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并且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初步理解了10的加减法。]
(3)同桌游戏,写算式
同桌两人模仿玩手指游戏,并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
(4)汇报算式
教师:孩子们,你写出了哪些算式呢?谁来说说?
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5)整理算式,引出课题
教师:孩子们真能干,写出了这么多算式。这些算式是不是有点乱呢?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让它们变得有规律。
引导学生讨论排列方法:关于1和9凑成10的加减法分在一起,加减法各写在一边;关于2和8凑成10的加减法分在一起,加减法各写在一边……
师生一起整理算式。
[点评:通过游戏写算式,让学生感受到10的加减法与10的组成的紧密联系。通过整理算式,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与几有关?
学生:10。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
教师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学生齐读课题。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展示钢笔图)
教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盒子里有7支钢笔,盒子外面有3支。
教师:看着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学生动手写算式,展示交流:7+3=10,3+7=10,10-7=3,10-3=7。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我是看着图数的。
学生乙:我是数手指头知道的。
学生丙:我是想“三七三七真亲密”,知道3和7组成10,利用这个组成来计算的。
……
教师:大家想到的方法真多,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列式呢?能说说这些算式的含义吗?
引导学生说出:盒子里面有7支笔,外面有3支,一共有10支,所以7+3=10;盒子外面有3支笔,里面有7支,一共有10支,所以3+7=10;一共有10支笔,盒子里面有7支,外面有3支,所以10-7=3;一共有10支笔,盒子外面有3支,里面有7支,所以10-3=7。
教师:孩子们,比较一下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发现。
[点评:这一环节,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以及算式与图的紧密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算式的理解,强化了一图四式的来历。]
教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计算10的加减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廖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