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插图说出连减算式的实际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口算卡片;学生准备10根小棒、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教师:孩子们,这个星期“欣欣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大家想去看看吗?
学生:想!
教师:让我们乘坐“口算号”火箭出发吧!“口算号”火箭上有一些口算题,我们来算一算,好让火箭早点启动。
(课件展示连加口算:4+3+2,1+7+1,5+3+2)
教师: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连加,大家还会计算吗?
学生计算,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件展示10以内的减法:5-2,10-4,6-5,9-7,6-6,8-3,10-8,7-2)
学生口算。
教师:孩子们算得真快,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点评:利用学生天真好奇的心理,从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埋下了伏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新知
1.看图列式,引出课题
教师:在大家的合作下,“口算号”火箭来到了“欣欣动物乐园”,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课件播放“欣欣动物乐园”丰收情境)
教师:哇,真热闹!南瓜丰收啦,小动物们正忙着收南瓜呢!刺猬兄弟的任务是运南瓜,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展示:9个南瓜和2只小刺猬)
教师:仔细看图,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甲:有2只小刺猬。
学生乙:有9个南瓜。
(课件演示:蓝刺猬先运走2个南瓜,红刺猬又运走3个)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蓝刺猬先运走2个南瓜,红刺猬又运走3个。
教师:谁能根据刚才看到的过程,提一个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南瓜?
(课件演示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把过程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有9个南瓜,蓝刺猬先运走2个,红刺猬又运走3个,还剩多少个南瓜?
教师:求还剩多少个南瓜,该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想法。
[点评:利用多媒体动画,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你认为该怎么列式?为什么?
学生甲:我列的算式是9-2-3,因为原来有9个南瓜,蓝刺猬运走2个,就减去2,红刺猬运走3个,就减去3,所以是9-2-3。
教师:只能这样列式吗?还能怎么列式?
学生乙:还可以9-3-2,因为原来有9个南瓜,红刺猬运走3个,就减去3,蓝刺猬运走2个,就减去2,所以是9-3-2。
教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有没有道理?
学生:有。
教师:我们来看这两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甲:它们每个算式都有3个数。
学生乙:连加两个运算符号都是加号,这两个算式的两个运算符号都是减号。
学生丙:连加是连续加上两个数,这两个算式是连续减去两个数。
教师:这种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好呢?
学生:连减。
教师板书课题:连减。学生齐读课题。
[点评:通过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达到算式与图意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图意理解连减算式的含义,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列不同的连减算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探讨算法,形成结论
教师:孩子们,会读这两个连减算式吗?
引导学生读连减算式。
教师:孩子们,连加和连减有一定的联系,你认为前面计算连加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连减算式吗?
学生:可以。
教师:那9-2-3等于多少呢?利用前面分析连加的方法试一试,也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与小组同学一起开始吧!
学生小组内探讨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说一说?
学生甲:我是通过数图上剩的南瓜知道的,图上剩了4个南瓜,所以9-2-3=4。
学生乙:我先摆9根小棒,先拿走2根,再拿走3根,还剩4根,所以9-2-3=4。
学生丙:我是像计算连加那样,先算前面两个数9-2=7,把7记在心里,再减第3个数,7-3=4。
学生丁:我先算出2只小刺猬一共运走5个南瓜,再算9-5=4。
……
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予肯定,并板书。
[点评:教师不限制学生的分析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让学生试着用计算连加的方法计算连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的联系,借鉴连加的分析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刚才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计算出9-2-3=4,真能干!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学生:我最喜欢第3种,先算9-2=7,再算7-3=4,因为用这种方法计算起来要简单一些。
教师:孩子们,这种方法是计算连减最常用的方法。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孩子们,我们来比较一下这种方法与连加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连加和连减在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左往右计算,先加减前面两个数,算出的得数再与第3个数相加减。
[点评:这一环节注重了计算方法的优化,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教师:孩子们会计算连减算式了吗?
学生:会。
教师:那9-3-2等于多少呢?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汇报,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看这两个连减算式的答案都是多少?
学生齐:4。
教师:看来同一幅图,虽然列的算式不同,但是答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先算前面两个数,把得数记在心里,再用得数减去第3个数。或者用线把先减的两个数连起来,在下面算出得数,再用这个得数减去第3个数。
[点评:通过对算法的梳理、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3.试一试:8-7-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孩子们,你能看着这个连减算式(8-7-1=0)说说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吗?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生活中的例子。如:我有8个桃子,先吃7个,又吃1个,还剩0个。
教师:你能联系生活说说其他的连减例子吗?试一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连减例子。
[点评:让学生自己举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展示口算题:
10-2-4,9-3-1,8-2-4,10-5-3,7-1-4,6-2-2
学生口算,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2)小题
引导学生摆9个圆片,先拿走2个圆片,再拿走4个圆片。
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展示交流订正。
3.帮小动物找家
教师:今天是收获的一天,小动物们虽然辛苦,但很快乐。该回家了,你能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吗?
(课件展示:小动物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给小动物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山羊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8-3-□)
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教师:孩子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狗,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
学生:因为它没有家。
教师:谁愿意帮它造房子?
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狗造房子(写得数是4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指名回答,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点评:练习设计有层次,从易到难,让学生大量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从中获取了成功体验,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四、课堂小结
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数学知识?这节课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什么样的算式叫连减。
学生乙:我知道看一幅图能列出不同的连减算式,他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学生丙:我会计算连减,一般是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减,算出的得数再减去第3个数。
……
教师:孩子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连减的例子,大家课后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多,下节课我们继续来交流,好吗?
(廖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