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 西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 西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12: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4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学习今天新的知识前,我们先来一个口算大比拼,快速写出屏幕上算式的得数。(屏幕上一次出现一道题)
3+2= 10+5= 7+2= 4+3=
8+10= 6-5= 5-2= 4+2=
学生独立写出得数后,再订正,订正时选“10+5”和“8+10”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点评:进行口算大比拼的复习,既很快将学生引入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中,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较好的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来挑战?
教师板书:13+2。
教师:会做这道题的孩子举手。看来是有的同学会,有的同学不会。没关系,通过下面的互助学习,相信不会的同学也一定会做。
教师: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你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比如说用摆小棒来解决,也可以联系我们以前掌握的计算方法来思考,你还可以把自己的算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
教师:现在会做这道题的孩子再举举手,比刚才多了很多。首先要表扬你们,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是(板书:15),老师觉得如果你能够上讲台来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就更能干了,特别是在交流过程中,你还能大胆向同学提问、质疑,老师就更欣赏了。
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学生甲: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
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根,右边再摆2根,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
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
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的?
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
教师:请问你是把右边的2根小棒与左边的哪部分小棒合起来?
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右边的2根小棒与左边的3根小棒合起来是5根小棒,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课件演示:先将2根小棒与3根小棒合起来,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的过程)
教师:如果我们没有小棒该怎么计算13+2呢?
学生丙:13可以分成10和3,3加2等于5,10再加5等于15。
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2要先与3相加,而不与10相加呢?
引导学生说出:2是2个一,3是3个一,2个一与3个一相加就是5个一,而10是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你在计算时,先把表示几个一的数相加,再与10相加。
(板书:3+2=5,10+5=15)
[点评:“用敢不敢挑战有点难度的题目”激起学生要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收”、“放”有度,鼓励学生或是借助直观的小棒,或是结合前面所学计算方法来试着计算13+2,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大胆尝试,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勇敢地上讲台演示汇报,并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大胆质疑、提问,既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介绍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目:14+3=,13+5=。
订正时抽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教学例2
教师:孩子们真能干,能够借助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计算新的数学题。咱们继续往下研究。(板书:15-2=)
教师:15减2得多少呢?请你像刚才计算13+2那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15-2的结果。
学生活动。
交流汇报。
教师:知道15-2得多少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13)能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说说吗?
学生可能有以下想法:(鼓励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提问、质疑)
学生甲:我用小棒摆,先摆15根小棒,然后从15根小棒里面拿走2根,还剩下13根小棒。
教师:你是怎样拿走2根小棒的?是从1捆里拿走的,还是从5根里拿走的?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5根单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
(课件演示:从15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的过程)
学生乙:我是想,刚才我们不是算了13+2=15吗,所以15-2=13。
教师:想加法算减法也是计算减法的一种方法。
学生丙:15-2,也说是比15少2个,我就倒着数两个数,14,13,所以15-2=13。
教师:倒着数也能算减法,真不错。如果我们不借助小棒,不用想加法算减法,也不倒着数,能不能算出15-2得多少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15分成10和5,先用5减2得3,再把10和3合起来就是13。
教师:为什么用5减2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用单根小棒减单根小棒。
教师:为什么最后还要把10和3合起来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没有被减去,所以还要与剩下的3合起来。
(板书:5-2=3,10+3=13)
[点评:减法相对抽象,但通过引导学生迁移以前的计算方法,结合逐层深入的问题导向,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动态地演示,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要用个位上的5去减2,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与前面加法计算方法理解的引导比较,减法算理的引导显得更放手,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层次性。]
介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目:17-5=,13-3=。
订正时抽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巩固练习
①课堂活动第1题:摆小棒,算一算。
②课堂活动第2题:拨珠计算。
学生先独立操作完成,然后抽学生展示汇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2题。
(徐君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