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6 07: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
2.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擢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
A.盲目排外????????????????????????????????????????????????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3.“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  )
A.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促使清政府土崩瓦解????????????????????????????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础
4.对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说他们“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却将义和团视为“中国文化糟粕的大汇集”。导致这两种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 B.评价角度?????????????
C.指导理论???????????? D.依据史实
5.漫画是一种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下列反映《辛丑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  )?

6.《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辛丑条约》附件规定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等。这些规定(  )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体现中国主动融入世界
C.反映了列强的侵华要求????????????????????????D.意在消灭中国反帝运动
8.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材料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请看下图书影,关于此书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孔教名义提出了革命的要求
B.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情怀
C.该书于1898年出版,康有为撰写
D.体现了按照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制度的思想
11.近代某思想家评论当时中国的形势:“吾岁入七千万,偿款乃二万万,则财弱;练兵铁舰无一,则兵弱;无新艺新器之出,则艺弱……”,并指出中国“民心弱”、“民智弱”。基于此认识,该思想家投身于(  )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梁启超旨在(  )
A.推翻君主政体???? B.批判封建伦理????
C.进行思想启蒙???? D.传播民主革命
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  )
A.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B.凸显以国家主义为中心
C.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是西方国家侵略所致
14.正如学者所言,“康有为遵循着旧学—西学—纳入新内容的儒学这一条线索形成的思想体系”,“致力于使儒学适应现代的需要”。康有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造传统儒学???? B.减少变法阻力?????
C.传播民主思想???? D.维护封建体制
15.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B.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16.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
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17.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
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18.近代有思想家认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该思想家是(  )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
二、材料解析题
19.世纪末年的忧虑
19世纪末的中国该往何处去?1899年,国人给出了答案:
山东农民朱红灯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赵三多等人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被清廷招安纳入民团(义和团)。
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向避居东京的梁启超提议联合组党革命。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
甲午年弃官的末代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历经周折,于5月23日,正式开车纺纱。湖广总督张之洞派长孙张厚琨和两湖书院学生赴日留学,渐成传统,成就了黄兴和李四光等很多革命家和科学家。
问题: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请指出1899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社会主要阶层应对时局的重大行动。





(3)你如何看待1899年国人的所作所为?






20.回望戊戌变法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两个甲子之前的戊戌变法,既是晚清系统改革的一次尝试,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至今仍有不少课题值得研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随后的问题。
材料一

?
(1)请对材料一中图片的史料价值加以判断。(填入符号)
①对于研究戊戌变法措施的影响,较有价值的史料是:___________
②对于研究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较有价值的史料是:_____________
③对于研究戊戌变法的结局,较为全面的史料是: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儿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里逊的信(1898年11月25日)
材料四 在戊戌期间,康广仁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李书源、管书合《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2)材料二、三、四都在解释什么问题?






(3)你认为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有何价值?



参考答案
1——5:ADBBC 6——10:DCCDA 11——15:ACBBC 16——18:ABC
19.(1)国内:(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兴起。
国际: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深重。
(2)农民阶级:组织义和团,扶清灭洋;海外知识分子:试图联合,主张共和革命;国内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学习近代新知识;官僚集团:兴办民族工业,开展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
(3)答题思路:做了什么(史实)——为什么这样做(能基于时代背景和阶级诉求与救国举措分析)——怎么看(体现社会转型、历史使命,指出得失与地位)
较高层次:能结合所学或引用材料,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阶层表现出的救亡图存的不同行为与共识,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利益诉求、立场与经历有关;他们对时局的不同思考和行为,是时代的群像与缩影,为民主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般层次:能引用材料,能指出时代和人物间的简单关系,但未能结合共同的时代环境分析他们各自的诉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层次:未能结合所学或引用材料,仅指出1899年的形势,就事论事。
其它情况:脱离主题和材料,无条理的叙述。
20.【答案】(1)①C ②A ③D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勇于改革的精神、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使命感或担当、传播新知新学的社会启蒙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