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水的运动 水循环(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水的运动 水循环(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4 20:4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刘 凤 伟
水 循 环    
【汉】汉乐府——《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唐】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质 疑 经 典
事实上,自然界的水在周而复始的连续运动,即水是循环的。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主要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的环节。各种水体都会因吸收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其中海面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浩瀚的海洋
飘荡的白云
皑皑的冰山雪岭
奔腾的江河湖泊

它们无时不刻都在参与着水循环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腾植物

蒸发





典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水量最小
但对内陆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携带水量最大的
水循环,但对人类影响最小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
知识小结: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的动力:
1.水为什么能够循环?
2.是谁给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
水的三态变化(在常温常压下)
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内因
——外因


?
【随堂巩固】
1
2
3
4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 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洋
陆地
水污染
水浪费
【讨论】

既然水是循环的,那么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人类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对措施: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节约用水
工业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城市节水: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水循环的意义
大气圈
1.水作为纽带,联系四大圈层,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循环的意义
2.通过水循环,调节着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使各地区之间干湿、冷热差异大大减小;
宁夏塞上江南(一边沙漠,一边绿洲)
水循环的意义
3.促使水体自然更新,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循环的意义
4.塑造地表形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崇 明 岛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影响途径:
▲调节地表径流(最主要影响环节):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改变蒸发、下渗:改变下垫面(植树造林、平整
土地、破坏植被、城市化等);
▲改变地下径流:开采地下水;
▲改变降水:人工降雨等。
连连看
城市路面硬化
铺设渗水砖
跨流域调水
过度抽取地下水
影响地表径流空间分布
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地下径流增加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地下径流减少
修建水库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
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稳
地下径流减少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随堂巩固】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 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 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拓展】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距海距离的远近、是否受地形阻挡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