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课课精编精练——15.3“伏安法”测电阻(基础+提高+中考+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 课课精编精练——15.3“伏安法”测电阻(基础+提高+中考+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5 10: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15.3“伏安法”测电阻

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列出下列几条注意事项,其中没有必要的是(  )
A.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始终是断开的
B.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接线,开关应靠近电源正极
C.使用电表前要选择量程,调零
D.不准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
2.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正确的是(  )
A.开关断开或闭合都可以
B.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该使滑片置于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处
C.接线时,必须从电源正极开始,开关要靠近电源正极
D.在实验结束时,只要把变阻器滑片再置于电阻值最小位置即可
3.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大约为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6A,对于电流表和电源电压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选择错误,因此会烧坏电源
B.电流表量程不合适,因此电流表无示数
C.电源电压选择不当,电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读数误差大
D.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读数误差较大
4.在“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只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做实验,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两端电压总不能达到3.8V,原因可能是(  )
A.小灯泡出现了短路 B.小灯泡出现了断路
C.选取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D.电源电压太低
5.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 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
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 D.实验必须测量三组数据
6.小强同学测量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电阻时。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检查电路,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在图中补画出正确的连线。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端(填“A”或“B”)
(2)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
电压U/V
2.0
2.5
2.8
电流I/A
0.20
0.24
0.25
7.在测量待测电阻R的阻值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6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原理是   ,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把实物图连接完整。
(2)合上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填“A”或“B”)端;当闭合开关时,若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电源电压,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你认为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某次测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是   V,电流表的示数是   A,此时测量的待测电阻约为   Ω。
(4)画出实验用的表格。
(5)现用原电路测某小灯泡电阻,当灯泡两端电压改变时,电流表示数、灯泡亮度随之改变,测得三次电阻值,发现三次测得阻值相差较大,能否采取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请说明理由:   。
8.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测量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求平均值。是因为   。
9.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
10.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
(2)这叫   法测电阻。
(3)如图是某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物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实验的要求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11.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A.连接电路之前,先闭合开关
B.连接电路时,可以先从电源的负极开始
C.在无法估计被测值大小时,电流表、电压表应选用较大的量程
D.能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12.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以下哪项要求是没有必要的(  )
A.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时候,应该使滑片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B.连接开关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
C.开关应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即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D.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并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由负接线柱流出
13.用伏安法可以测出的是(  )
A.电阻 B.额定功率 C.实际功率 D.以上都可以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效替代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0是符合实验要求的变阻箱,R是滑动变阻器。下列是她的实验过程记录,请选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只闭合开关Sx,将滑片P移至某一适当位置记下电压表示数U
②将滑片P滑至b端,只闭合开关Sx,将滑片P移至某至一适当位置记下电压示数U
③只闭合S0,移动滑片P并调节变阻箱R0接入电路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则Rx=R0
④只闭合S0,只调节变阻箱R0接入电路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则Rx=R0。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为了使被测电阻值测得更准确些,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
A.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要尽量大一些
B.取几次测得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C.通过电阻的电流尽可能要大些
D.以上办法都可以
16.小明同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
(1)小明同学测电阻的方法叫   ,其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2)小明实验选用的器材如图1所示,其中电源为2节干电池,待测电阻阻值大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2A”字样,则实验时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   V,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
   A。
(3)在图2中请你帮小明同学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1中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实物连接: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   ,这样可以起到   的作用。
(5)为了接近真实值,应多测量几次,取   就可以减小误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   ,多次改变Rx两端的   和通过Rx的   ,得出多组数据。
17.要测定某一导体的阻值时,只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   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它的   ,就可以利用公式   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   。
18.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   ,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   的一端。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电路中    过大,以致烧坏有关元件。接通电源后,先通过滑动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到   。测量时,从设备的安全考虑,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   电压,(填“升高”或“降低”)从而获得几组数据。
19.在实验“测量小灯泡电阻”中,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   定律,推导出公式   ,计算出灯泡的阻值。
(2)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接通电路前应将它调到   。
20.我们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应知道:
(1)它是用   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   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然后再根据公式   求出灯泡的电阻。为了使测出的电阻准确些,我们要采用   的方法,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地改变灯泡两端的   和通过它的   ,我们还需要   。
(2)在实验过程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

21.(2016?盘锦)在伏安法测电阻中(  )
A.实验原理是焦耳定律
B.实验需要多测几组数据,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C.继续分析实验数据也能得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D.若把电阻换成小灯泡,测得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阻值几乎相同
22.(2019?肥西县三模)如图所示是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若考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关于测量误差和产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偏小,是由于电流表所测通过Rx电流偏小
B.测量值偏小,是由于电压表所测Rx两端电压偏小
C.测量值偏大,是由于电流表所测通过Rx电流偏大
D.测量值偏大,是由于电压表所测Rx两端电压偏大
23.(2019?市中区二模)小箫在实验室和同学做实验,她们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电阻和电流 B.电压和电阻 C.电功和电压 D.电压和电流
24.(2019?武昌区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字样,实验中该同学填写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序号
1
2
3
4
5
U/V
1.0
2.0
3.0
4.0
5.0
I/A
0.10
0.21
0.30
0.40
0.49
①序号“1”的实验数据不是本实验中测得的
②序号“4”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的阻值之比为2:1
③序号“2”和“5”的实验数据表明待测电阻Rx,不是定值电阻
④仅用该同学的实验器材就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5.(2019?包河区二模)如图所示,是一种“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下列关于电阻Rx的测量误差及其产生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值偏大,由于电流表有内阻
B.测量值偏小,由于电压表有内阻
C.测量值偏大,由于电压表有内阻
D.测量值偏小,由于电流表有内阻
26.(2019?诸暨市一模)许多科学实验涉及操作上“先”与“后”的问题,若把“先”与“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先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减小阻值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
27.(2019?呼伦贝尔)现有两节新的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开关、导线利用给定器材连接成“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
(1)请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画出图甲所示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2)实验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7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R的电流大小为   A,它的阻值是   Ω。
28.(2019?上海)小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3伏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和待测电阻Rx各一个,三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标有“5欧2安”字样、“10欧2安”字样、“50欧1安”字样),以及导线若干。小华选择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中间区域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a)、(b)所示,小华记录第一组数据;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电压表指针自图(a)位置转过两小格时记录第二组数据,此时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接着继续操作完成实验。
①实验中电压表所选的量程为   伏。
②判断实验中电流表所选的量程。   (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③小华的第二组数据中,电压、电流及计算出的待测电阻Rx的阻值是   。
29.(2019?兰州)某同学釆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x的阻值。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1
0.40
电阻Rx/Ω
4.8
5.0
Rx的平均值/Ω
(1)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应先   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后,发现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你认为电路连接中存在的错误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电阻Rx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在第三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A。
(4)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定值电阻Rx的阻值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将电阻Rx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几次实验中,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值相差较大,原因可能是   。
30.(2019?阜新)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亮连成如图所示电路,正准备实验时,同组的小明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有错误。
(1)若在错误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指针将   (选填“正向偏转”、“反向偏转”、“不动”)。
(2)请你将接错的那根导线打“×”,画出正确连线。
(3)电路连接正确后,要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小到大变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   侧调整。
(4)选用规格为“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U/V
1
2
3
1
2
3
I/A
0.2
0.4
0.6
0.1
0.2
0.3
R/Ω
5
10
若换用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不能完成表格中第
   次实验。
(5)在本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
(6)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31.(2019?玉林)如图所示,图甲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1)请你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阻值变大)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3)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当滑片P移动到某一个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V,则待测电阻Rx=   Ω。
(5)若实验中电流表不慎损坏,现给你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电阻、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和导线若干,请你用上述器材和原有器材完成图丁的电路图,要求能测量Rx的阻值。
32.(2019?云南)压力传感器是电子秤中的测力装置,可视为阻值随压力而变化的压敏电阻。小刚从某废旧电子秤上拆下一个压力传感器,探究其阻值与所受压力大小(不超过250N)的关系,如图是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1为压力传感器。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电路中R0的作用是   。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路出现的故障是   ;排除故障后,逐渐增大R1受到的压力,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计算出对应的R1的阻值,记录如表,第5次测深时,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2A.此时R1的阻值为   欧。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R1随F变化的关系图象。
次数
1
2
3
4
5
6
F/N
0
50
100
150
200
250
R1/Ω
60
50
40
30
10
(3)通过实验探究可归纳出,R1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的关系式为   ,当R1的阻值为32时,R1上受到的压力是   N,若此压力为压力传感器在电子称正常工作时受到的压力,则电子秤应显示   kg。
33.(2019?北京)某同学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
(1)他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个元件与导线连接有误,这个元件是:   。
(2)改正(1)中的错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的数据如表所示。
电压U/V
0.9
1.3
1.7
2.1
2.5
电流I/A
0.18
0.22
0.24
0.26
0.28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Ω.(结果保一位小数)
②若将与上述小灯泡L规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8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34.(2019?贵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阻值。
(1)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   。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图中   处(选填“A”或“B”)。
(3)小林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但电压表有示数,此时电路中的一处故障是待测电阻Rx   (选填“短路”或“断路”)。
(4)小林排除故障后,用滑动变阻器调节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对应每次变化各测一次电流值和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录到表格中。有一次测量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A;另一次测量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V.小林根据几组实验数据计算出Rx的值,为了进一步减小误差,绘制了Rx的U﹣I图象。
(5)另一组的小宇用相同的器材进行实验,并根据自己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U﹣I图象。小林发现小宇绘制的U﹣I图象和自己绘制的U﹣I图象不同,你认为其原因是小宇   ;小林根据小宇的U﹣I图象也可计算出待测电阻Rx=   Ω(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35.(2019?攀枝花)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设计了实验电路并进行了部分连接,如图甲所示。
(1)请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   (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S,该小灯泡正常发光,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降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数据序号
1
2
3
4
5
6
7
发光情况
明亮
不很亮
不亮
较暗
微光
熄灭
熄灭
电压U/V
2.5
2.1
1.7
1.3
0.9
0.5
0.1
电流I/A
0.28
0.24
0.21
0.19
0.16
0.05
计算的电阻R/Ω
8.9
7.1
6.2
4.7
3.1
2.0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1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减小而   。
36.(2019?泸州)程新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压U和未知电阻Rx的阻值。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甲中电路图,用黑色签字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乙中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2)电路正确连接后,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1;则电源的电压U=   。
(3)当开关S、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待测电阻Rx=   。
(4)不改变甲图所示的电路,若开关S1始终处于断开状态,仅对开关S、S2进行操作   (选填“仍能”或“不能”)测量电源电压和未知电阻Rx的阻值。
37.(2019?天水)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阻值大约为5Ω。
(])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导线,将图乙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小芳利用另一只完好的电压表进行检测,把电压表分别接在a、b之间和b、c之间,电压表均有示数;接在a、c之间,电压表无示数。如果电路连接完好,只有一个元件有故障,该故障是   。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数据。画出了待测电阻Rx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得
Rx=   Ω。
(5)如图丁所示的实验电路图,不能够得出定值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
38.(2019?郴州)为了测量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某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根据图甲所示电路,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选填“a”或“b”)端;
(3)假设电源电压恒为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1.如果电压表示数用U表示,电流表示数用I表示,则U与I的关系式为U=   (用U0、I、R1表示);
(4)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画出了U﹣I图象,如图丙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与U、I坐标轴分别交于3V和0.6A处。由此可知,电源电压U0=   V,定值电阻R1=   Ω。
39.(2019?株洲)一种家用双温双控电热毯,它有两组电热丝,分别由温控开关独立控制,可根据各自需要选择档位“升温”“睡眠”或“关”。
(1)图甲为电热毯的一组电热丝所在的电路,指示灯L与电热丝   联;电热毯工作时通过指示灯的电流很小,可知其电阻很   。
(2)图甲中D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只允许一个方向的电流通过。当电热丝与二极管连接后,一半时间通电,另一半时间断电,从而减小发热功率,实现了电热毯的“睡眠”功能。忽略指示灯和二极管消耗的功率,若电热毯的“升温”功率为100W,则其“睡眠”功率为   W。
(3)现用图乙所示电路测量其中一组电热丝的电阻(忽略通过指示灯的电流)。
①请在图乙中将电路连接完整。
②实验前,应将被测的一组电热丝的开关推至档位“升温”,另一组电热丝的开关推至档位“   ”。(填“升温”或“关”)
③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13.0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热丝电阻为   Ω。
④测得的电热丝电阻显著小于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主要原因是电热丝电阻受   影响。(填“长度”或“温度”)
40.(2019?福建)现要测量电阻RX的阻值,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Rx(约5Ω)、两节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及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且几乎不变。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可判断该故障是   。
(3)排除故障继续实验,某次测量,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该示数为   V,则Rx=   Ω。
(4)某同学利用电源(电压未知)、电阻箱(0﹣999.9Ω)和电流表(指针能正常偏转,但刻度盘示数模糊不清)等器材,测电阻Rx的阻值,设计的电路如图3.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正确连接电路,断开S1、S2,将电阻箱R阻值调至最大;
②   ;
③   ;
④电阻Rx=   。(用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课课精编精练——15.3“伏安法”测电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A、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始终是断开的,故A事项是必须的;
B、连接电路时,既可以从电源正极出发,也可以从电源负极出发,开关与控制的用电器串联连接,与位置无关,不一定要靠近电源正极,故B事项不必要;
C、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测量前必须调零,故C事项是必须的;
D、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会引起电源短路,故不准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故D事项是必须的。
故选:B。
2.【解答】A、为防止电路连接出现错误,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所以A错误;
B、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该使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所以B正确;
C、接线时,可从正极开始,也可从负极开始,开关位置不一定要靠近电源正极,所以C错误;
D、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所以即使实验结束,也不能将滑片移至最小阻值。
故选:B。
3.【解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0.01875A。
所以,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选择不当,造成通过电阻的电流太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误差太大;也不可能因量程选错,烧坏电流表。
故选:C。
4.【解答】A、小灯泡出现了短路,是电路故障,不符合题意。
B、灯泡灯丝断开,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C、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分压少,那么灯泡电压会超过3.8V,不符合题意。
D、如果电源电压低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即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电压表示数也不会达到灯泡额定电压,符合题意。故选:D。
5.【解答】A、“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故A正确;
B、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B错误;
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C错误;
D、该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但不一定必须测量三组数据,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1)原电路中,变阻器 与灯并联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是错误的,电压表应与灯并联,改正后如下所示:
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即B端;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通过的电流为0.24A,根据欧姆定律I=,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小:
R==≈10.4Ω。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B;(2)10.4。
7.【解答】(1)伏安法测电阻,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所以实验原理是R=。
电源的电压为U=3V,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R=6Ω;
因此通过未知阻值电阻的最大电流为I===0.5A<0.6A,
所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与灯泡串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线柱已经接入电路,上面的接线柱任意选择,把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
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接入右半段,闭合开关前,滑片处于A端,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且电压表始终为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零,
说明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显示不出来,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待测电阻开路。
(3)电压表0~3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电压为2.0V,
电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3A,
所以,R==≈6.7Ω。
(4)本实验应记录:实验次数,电压,电流,记录求出的电阻值,所以本实验用的表格如下所示:
(5)由于灯泡的电阻受灯丝的温度的影响,则在测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目的是测量不同的电压下的灯泡电阻值,不能求平均值原因是因为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取平均值没有物理意义。
故答案为:(1)R=;实验电路见上图;
(2)A;待测电阻断路;
(3)2.0;0.3;6.7;
(4)实验用的表格见解答;
(5)不能;因为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取平均值没有物理意义。
8.【解答】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电压下,灯丝的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也不相同,因此不可以求出灯丝电阻的平均值。
故答案为:不可以;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解答】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其中U代表电压,用电压表测量;I代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故答案为:R=。
10.【解答】(1)本实验的原理是:R=;
(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3)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负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灯泡、电流表回到电源的正极即可,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R=;(2)伏安;(3)如上图所示。

11.【解答】A、为保证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故A错误;
B、连接电路时,可以先从电源的负极开始,故B正确;
C、在无法估计被测值大小时,电流表、电压表应选用较大的量程,故C正确;
D、能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12【解答】AB、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时刻为断开状态;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故不合题意;
C、串联电路中,开关起的作用与开关的位置无关,因此开关在电路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故符合题意;
D、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可知,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并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故不合题意。故选:C。
13.【解答】解: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用电器的电流后,可由R=计算电阻,由P=UI来计算实际功率及额定功率。故选:D。
14.【解答】
只闭合Sx和只闭合S0时,被测电阻Rx和变阻箱R0分别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保持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不变,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当电压表示数相等时,待测电阻Rx和电阻箱R0的阻值是相等的;
所以,正确的操作为:
①为保证电路安全,将滑片P滑至b端,只闭合开关Sx,此时Rx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电压,将滑片P移至某至一适当位置记下电压示数U
④只闭合S0,此时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电压,只调节变阻箱R0接入电路的阻值(不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部分分得电压相等,所以它们的阻值相等,即Rx=R0。
故选:C。
15.【解答】AC、电阻两端的电压加大,电路的电流也变大,但电阻不变,故AC错误;
B、实验需要多测几组数据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使被测电阻值测得更准确些,故B正确;
D、AC不可行,故D错误。
故选:B。
16.【解答】(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
实验中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所以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电源为2节干电池,最大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可选择0~3V的量程;
待测电阻阻值大约为10Ω,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3A,所以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0~0.6A。
(3)连接电路时,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如下图所示: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最大阻值处,这样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5)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改变R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x的电流,得出多组数据。
故答案为:
(1)伏安法;R=;Rx两端的电压;通过Rx的电流;
(2)0~3;0~0.6;
(3)见上图;
(4)断开;最大阻值处;保护电路;
(5)平均值;滑动变阻器;电压;电流。
17.【解答】要测定某一导体的阻值时,只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它的电流,∵I=,∴由R=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故答案为:电压;电流;R=;伏安法。
18.【解答】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欧姆定律;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的一端。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 过大,以致烧坏有关元件。接通电源后,先通过滑动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到额定电压。
测量时,从设备的安全考虑,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电压,从而获得几组数据。
故答案为:欧姆定律;断开;大;电流;额定电压;降低。
19.【解答】(1)测灯泡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由R=可以求出灯泡电阻。
(2)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实验中,移动滑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可以改变电路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在接通电路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
故答案为:(1)欧姆;R=;(2)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最大阻值处。
20.【解答】(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即:R=,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所以伏安法测电阻时,利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然后再根据公式R=求出灯泡的电阻;
为了使测出的电阻准确些,我们要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我们还需要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2)在实验过程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
故答案为:(1)电压表;电流表;R=;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电压;电流;串联滑动变阻器。
(2)断开; 最大阻值处。

21.【解答】A、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即R=,故A错误;
B、实验需要多测几组数据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分析实验数据也能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C正确;
D、灯泡实际功率随电压与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丝温度越高,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三次测得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22.【解答】图中是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测量值偏大,电流测量值准确,根据欧姆定律I=可知,电阻测量值偏大,等于电阻R与电流表内阻之和。
故选:D。
23.【解答】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所以需要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电阻的电流。故选:D。
24.【解答】①由表中数据,考虑到误差因素,
Rx=====﹣﹣﹣﹣﹣==≈10Ω;
当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时,电阻的最大电阻:
R串联=10Ω+20Ω=30Ω,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0.2A>0.1A;
序号“1”的实验数据不是本实验中测得的,①正确;
②序号“4”的实验中,电压表为4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6V﹣4V=2V,根据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的阻值之比为:2V:4V=1:2;②错误;
③由①知,待测电阻Rx是定值电阻,故③错误;
④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因Rx是定值电阻,故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正确。故选:A。
25.【解答】图中是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测量值偏大,电压测量值准确,
由I=的变形式R=可知,电阻测量值偏小,等于电阻R与电压表内阻并联后的总电阻。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6.【解答】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先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减小阻值,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从而造成液滴飞溅,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B错误。
C、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故C错误。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氢气,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A。
27.【解答】(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下所示:
(2)实验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B端;
(3)经分析,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或电流表短路);
(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7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3A,由欧姆定律,它的阻值是:
R===9Ω。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B;(3)电阻R断路;(4)0.3; 9。
28.【解答】①电路连接正确,即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因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为0~3V;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
由欧姆定律可得,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5.71Ω,由题意可得,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约为:2×5.71Ω=11.4Ω,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其示数为1.4A,
由欧姆定律可得,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1.14Ω,则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约为:2×1.14Ω=2.28Ω,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
故电流表只能选用小量程0﹣0.6A;
③图(b)电流表示数为0.28A.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电压表示数可能为1.6V和1.2V:
若电压表示数为:1.4V+2×0.1V=1.6V,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I=,则电路中的电流也应变大,则此时的电流为:0.28A+2×0.02A=0.32A;
由欧姆定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
Rx===5Ω;
若电压表示数为:1.4V﹣2×0.1V=1.2V,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根据I=,则电路中的电流也应变小,此时电流为:
0.28A﹣2×0.02A=0.24A;
由欧姆定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
Rx===5Ω;
故答案为:①0~3;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
由欧姆定律可得,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5.71Ω,则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约为2×5.71Ω=11.4Ω,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其示数为1.4A,
由欧姆定律可得,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1.14Ω,则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约为2×1.14Ω=2.28Ω,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
故电流表只能选用小量程0﹣0.6A;
③5Ω。
29.【解答】(1)为保护电路,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后,发现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根据U=IR,待测电阻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变小,故电路连接中存在的错误是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了;
(3)在第三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其示数为0.48A;
(4)根据表中数据,由欧姆定律,第3次实验的电阻:
R3==≈5.2Ω;
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帮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定值电阻Rx的阻值为:
R===5.0Ω;
(5)因灯泡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故将电阻Rx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几次实验中,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值相差较大。
故答案为:(1)断开;(2)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了;(3)0.48;(4)5.0;(5)灯泡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30.【解答】(1)根据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可知,电流应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图中电压表接在电流表两端,此时电压为0,故电压表指针不动;
(2)电压表应并联接在定值电阻的两端,如图所示:
(3)要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小到大变化,应增大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故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即向左移动;
(4)换用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当定值电阻为5Ω时,此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0.18A,故前三组都能完成;
当定值电阻为10Ω时,此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0.15A,第四组的电流为0.1A,故第四组不能完成;
(5)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实现多次测量的目的;
(6)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不动;(2)如图;(3)左;(4)四;(5)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6)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1.【解答】(1)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且一上一下的接,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阻值变大,需要接左下接线柱,如图:
(2)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3)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了;
(4)由图丙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其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V,
则待测电阻:Rx===10Ω;
(5)只有电压表时,要想测量出电阻,需要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代替电流表,实验中通过单刀双掷使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不同,如图:
当闭合开关S,将S1拨到触点2,移动滑片,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开关S1拨到触点1,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则定值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U1,根据电路的电流相等列等式,再表示出Rx。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断开;(3)Rx断路;(4)2;10;(5)见上图。
32.【解答】(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因为串联电阻起分压作用,所以电路中串联电阻R0是为了保护电路;
(2)电流表无示数,电路发生断路,电压表等于电源电压,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丝R1断路;
根据欧姆定律I=知,
第5次电阻值为:R1===20Ω;
把压力大小作为横坐标,把电阻大小作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即可得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
(3)根据R1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可知,压敏电阻R1的阻值与压力F成一次函数关系,设它们的关系式为R1=kF+b﹣﹣﹣﹣﹣﹣﹣①。
把F=50N,R1=50Ω和F=100N,R1′=40Ω代入①式可得:
50=50k+b﹣﹣﹣﹣﹣﹣﹣②,40=100k+b﹣﹣﹣﹣﹣﹣﹣﹣③
联立方程②③可得:k=﹣0.2,b=60,
所以它们的关系式为R1=60﹣0.2F;
把R=32Ω代入R1=60﹣0.2F,即32=60﹣0.2F,
解得F=140N,
因为压力等于重力,所以G=F=140N,
物体的质量:m===14kg。
故答案为:(1)断开;保护电路;(2)R1断路;20;(3)R1=60﹣0.2F;140;14。
33.【解答】(1)变阻器应按一下一上接入电路中,原电路中将金属杆连入电路中是错误的;
(2)①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表中数据,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L==≈8.9Ω;
②若将与上述小灯泡L规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8V,因两灯的电阻相等,由分压强原理,每个灯的电压为:0.5×1.8V=0.9V,由表中数据,电流表的示数为0.18A。
故答案为:(1)变阻器;(2)①8.9;②0.18。
34.【解答】(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即电阻变大,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2)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断开。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图中阻值最大处的B端。
(3)若待测电阻短路,电压表示数为0,不符合题意;若待测电阻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电压,电压表有示数,符合题意,电路中的一处故障是待测电阻Rx断路;
(4)有一次测量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其示数为0.28A;另一次测量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电压表分度值为0.1V,其示数为2.6V;
(5)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时,由欧姆定律,电路的电流变大,根据U=IR,待测电阻的电压变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变小,根据绘制的如图丁所示的U﹣I图象知,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的两端了;
设电源电压为U,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因待测电阻不变有:
R==,即=,U=3V,
待测电阻:
Rx==10Ω。
故答案为:(2)断开;B;(3)断路;(4)0.28;2.6;(5)将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10。
35.【解答】(1)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如下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即右端;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1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6A,由欧姆定律,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R==≈8.1Ω;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减小而变小。
故答案为:(1)如上;(2)右;(3)0.26;8.1;(4)变小。
36.【解答】(1)根据甲图,将S2的右接线柱与电流表负接线柱连接起来,如下所示:
(2)电路正确连接后,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电流表示数为I1,则电源的电压U=I1R0;
(3)当开关S、S2闭合,S1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I0=I2﹣I1,由欧姆定律,则待测电阻:
Rx==。
(4)不改变甲图所示的电路,若开关S1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只闭合S,电流表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源电压;
开关S、S2闭合,电流表测干路,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不影响,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求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求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故答案为:(1)如上;(2)I1R0;(3);(4)仍能。
37.【解答】(1)由图丙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串联在电路中,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的B端;
(3)把电压表分别接在a、b之间和b、c之间,电压表均有示数,说明a、电源、b之间是通路;
a、电流表、待测电阻、c也是通路,根据接在a、c之间,电压表无示数,如果电路连接完好,只有一个元件有故障,该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4)待测电阻Rx的I﹣U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电压为2V时电流为0.5A,由欧姆定律,
Rx===4Ω;
(5)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R=可得出电路的总电阻,由电阻的串联可求出待测电阻,得出定值电阻Rx阻值;
B、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支路电流,因不知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不能得出定值电阻Rx阻值;
C、根据下面电流表的示数,由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得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得出待测电阻大小;
D、任意取滑动变阻器上的两个点,假设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分别为R1、R2,设此时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为I1、U1和I2、U2,由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阻值;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方程有:
(Rx+R1)I1=(Rx+R2)I2,Rx可求。
选B。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
(2)B;(3)滑动变阻器断路;(4)4;(5)B。
38.【解答】(1)变阻器与电流表串联后与电压表并联,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的b端;
(3)假设电源电压恒为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1,如果电压表示数用U表示,电流表示数用I表示,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有:U+IR1=U0﹣﹣﹣﹣﹣﹣①,则U与I的关系式为:
U=U0﹣IR1;
(4)图象是一条直线,与U、I坐标轴分别交于3V和0.6A处,将(0,3V)代入①得:
电源电压U0=3V;
将(0.6A,0)代入①得:
0+0.6A×R1=3V,故R1=5Ω。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b;(3)U=U0﹣IR1(4)3;5。
39.【解答】(1)图甲为电热毯的一组电热丝所在的电路,指示灯L与电热丝并联:电热毯工作时通过指示灯的电流很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其电阻很大。
(2)当电热丝与二极管连接后,一半时间通电,另一半时间断电,从而小发热功率,实现了电热毯的“睡眠”功能。忽略指示灯和二极管消耗的功率,若电热毯的“升温”功率为100W,即通电功率,则其“睡眠”功率为=50W。
(3)①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与二极管串联后与电压表并联,如下所示:
②实验前,应将被測的一组电热丝的开关推至档位“升温”,另一组电热丝的开关推至档位“关;
③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13.0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分度值为1mA,电流为65mA,由欧姆定律,则电热丝电阻为:
R===200Ω。
④测得的电热丝电阻显著小于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主要原因是电热丝电阻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1)并;大;(2)50;(3)①如上所示;②关;③200;④温度。
40.【解答】(1)电源电压为3V,待测电阻Rx(约5Ω)、由欧姆定律,电路的最大电流约为:
I===0.6A;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且几乎不变。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可判断该故障是电阻断路;
(3)排除故障继续实验,某次测量,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该示数为2.6V,由欧姆定律,则Rx===5.2Ω。
(4)①正确连接电路,断开S1、S2,将电阻箱R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S1,标记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
③断开S1,闭合S2,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标记的位置,记下电阻箱阻值R0;
④根据等效替代法,电阻Rx=R0。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
(2)Rx断路;
(3)2.6;5.2;
(4)②闭合S1,标记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
③断开S1,闭合S2,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标记的位置,记下电阻箱阻值R0;
④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