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课课精编精练——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基础+提高+中考+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 课课精编精练——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基础+提高+中考+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5 10: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两个电阻R1、R2(R1>R2),连接成四种情况的电路,如图所示,若先后接在同一电源的两极,则下列四种情况,回到电源负极的电流最小的连接是(  )
A.B. C. D.
2.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并联的总电阻的______倍(  )
A.1 B.2 C.3 D.4
3.如图所示,A和B分别是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A和RB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RA、RB两个电阻串联,串联总电阻的图象在区域l内
B.若RA、RB两个电阻串联,串联总电阻的图象在区域Ⅲ内
C.若RA、RB两个电阻并联,并联总电阻的图象在区域Il内
D.若RA、RB两个电阻并联,并联总电阻的图象在区域III 内
4.某家庭电路使用的电灯和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引起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
A.使用的灯和家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
B.使用的灯和家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C.只亮一盏灯时,总电阻最小
D.所有的灯都不亮,所有的用电器不工作,总电阻为零
5.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正方形金属线框有两A、B、C、D四点。现把A、D两点接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如图乙所示的电路MN两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为1.2A,当换接A、C两点,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
A.0.9A B.1.2A C.1.6A D.1.8A
6.两只相同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10Ω,若把它们串联后总电阻为   Ω。
7.教室里装有多盏电灯,每多开一盏灯,教室内电路的总电流   ,总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   因为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总电阻”概念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或“控制变量”)法。若阻值为10Ω和4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为   Ω。
9.如图所示的电阻网络中,AC、CB、BD、DA四边形的电阻为r,其余各边的电阻都相等,但阻值未知,测得AB两点之间的总电阻为R.当在C、D两点之间连接一段阻值为R的电阻时,AB两点之间的总电阻R′=   ;若将AC、CB、BD、DA四根电阻丝皆换成阻值为2r的电阻,则AB两点之间的总电阻R〞=   。
10.把一根均匀电阻丝弯折成一个封闭的等边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图中D为AB边的中点。如果A、C之间的电阻大小为8欧,则B、D之间的电阻大小为   
(A) 8欧 (B) 6欧 (C) 5欧 (D) 4欧。

11.若干个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20Ω,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280Ω,则每个电阻阻值与电阻个数分别为(  )
A.32Ω 16个 B.160Ω 8个
C.8Ω 160个 D.16Ω 32个
12.将阻值分别为10Ω和100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为(  )
A.等于10Ω B.大于10Ω小于100Ω
C.大于100Ω D.小于10Ω
13.将电阻为R的粗细均匀电阻丝对折起来接入电路,此时电阻为(  )
A.R B.2R C.1/2R D.1/4R
14.阻值都为1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其等效电阻为(  )
A.5Ω? B.10Ω C.20Ω? D.40Ω?
15.有四组不同的电阻。已知R1<R2,那么电阻值最小的是(  )
A.R1、R2并联 B.R1、R2串联 C.只有R1 D.只有 R2
16.如图所示反映的是电阻串、并联规律的示意图,其中   (选填“甲”或“乙”)图能够反映电阻并联规律。乙图表示的含义是   。
17.电器维修部现需要一个2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3Ω和6Ω的电阻,维修人员就把3Ω和6Ω的电阻并联起来作为一个2Ω的电阻使用,这种处理方法属于   法。
18.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与阻值0~100Ω的变阻器串联,其总电阻的变化范围是   ;若两者并联,其总电阻的变化范围是   。
19.实验和理论推导都证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   。几个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这是因为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
20.把R1与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2不变、R1减小时,其总电阻   ;若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2不变、R1减小时,其总电阻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2018?兰州)有两个可变电阻,开始时阻值相等,都为R,现将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将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减小,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将(  )
A.一定大于R B.一定等于R
C.一定小于R D.以上结果都有可能
22.(2018?乐山)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
A.2R B.R C. D.
23.(2019?南安市一模)为节约用电,小明总是随手关掉家中暂时不用的家用电器。关闭电器,家庭电路中变大的物理量是(  )
A.总电阻 B.总电流 C.总功率 D.总电功
24.(2019?长春模拟)在教室中,已经有5盏灯发光,若熄灭其中一盏灯,则电路的(  )
A.总电阻减小 B.总功率减小 C.总电流增大 D.总电压增大
25.(2019?怀化模拟)某同学要把一个阻值为15Ω、正常工作电压为3V的灯泡接在9V的电源上使其正常工作,那么需给灯泡(  )
A.串联一只45Ω的电阻 B.并联一只45Ω的电阻
C.串联一只30Ω的电阻 D.并联一只30Ω的电阻
26.(2019?金昌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的总电阻是   Ω,已知通过R1的电流是0.3A,电路的总电流是   A。
27.(2019?衡阳县模拟)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电阻丝总电阻为20Ω,把它围成一个圆形,在圆周上等间距安装5个接线柱,连接处接触良好,将其任意两个接线柱接入到电路中,则两接线柱间的等效电阻的最大值为   Ω,最小值为   Ω。
28.(2019?宁波模拟)如图,八根完全一样的电阻丝,电阻值均为R,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正八边形,连接处接触良好并形成八个接线柱。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都可以构成一个电阻。现在给你一个电阻值忽略不计的导线,要求你每次将其中的任意两个接线柱短接,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所有电阻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和   (不包括零电阻)。
29.(2016?嘉兴)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在拓展课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方案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
②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1、R2两端电压以及R1和R2两端总电压,并记录;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接入如图电路中。
【数据处理】
①在数据处理时,有同学发现表中的一个数据有误,错误的数据是   ;
②重新测量,根据所测的数据计算R1、R2和R总的值。
记录表:
电流/A
电压/V
电阻/Ω
R1
0.2
2
R2
0.2
5
R总
0.2
3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交流表达】科学研究有时需要等效替代的方法,如在某实验中需要用到35Ω的电阻,现有阻值为15Ω、20Ω、50Ω的三个电阻,就可以选用其中的   两个电阻串联替代。
30.(2018?下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并联电路中,R0不变,Rx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R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现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已调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阻值已知且不同的四个定值电阻R1、R2、R3和R4,导线若干。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要求:
(1)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2)写出实验的步骤以及记录数据的表格。
31.(2018?泰兴市校级二模)为了探究电阻并联与分电阻的关系,在如下所示的四个图中,应分别将   (选填“图1、图2”、“图1、图3”、“图2、图3”)两次接入图4中。实验结论是通过观察并比较两次接入并闭合开关后,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得到的。灯泡暗的那次,表明接入的电阻   (选填“大”、“小”、“相等”).
32.(2016?安庆校级三模)两个电阻R1、R2并联的总电阻为R总=,有同学据此认为三个电阻R1、R2、R3并联后的总电阻R总=,但是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请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加以证明,并推导出正确的表达式。
课课精编精练——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由于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因此四个选项中的总电阻关系是:R并<R2<R1<R串;
又因为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因此由I=可得,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故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故选:A。
2.【解答】设每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可知:
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总电阻R串=2R;
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R并=R;
则:==4,
所以,R串=4R并。故选:D。
3.【解答】(1)若RA、RB两个电阻串联,由于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等于两个电阻之和,即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由I=可知,相同电压下,总电流小于任何一个电阻中的电流,即串联总电阻的图象在区域Ⅲ内,故A错误;B正确;
(2)若RA、RB两个电阻并联,由于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由I=可知,相同电压下,总电流比任何一个电阻中的电流都大,即并联总电阻的图象应该在区域I内,故CD错误。故选:B。
4.【解答】ABC、使用的灯和家用电器越多,并联总电阻越小,故A正确,BC错误。
D、所有的灯都不亮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电路电阻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设每个正方形边长的电阻为R,电源的电压为U。
(1)当把A、D两点接入电路MN两端时,ABD的电阻与ACD的电阻并联,则:
RABD=RACD=2R,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电路的总电阻:
R总=R,
电流表的示数:
I===1.2A;
(2)当换接A、C两点时,AC的电阻与ABDC的电阻并联,则:
RAC=R,RABDC=3R,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R,
电流表的示数:
I′====×I=×1.2A=1.6A。故选:C。
6.【解答】根据相同电阻并联的特点R并=R可得:
R=nR并=2×10Ω=20Ω;
所以,根据相同电阻串联的特点可得:
R串=nR=2×20Ω=40Ω。故答案为:40。
7.【解答】:因为教室里装有多盏灯是并联连接,由于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支路越多,总电流会变大;电阻越并越小,总电阻会变小。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8.【解答】几个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因为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中,采取的是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与一个电阻对电路产生的效果相同时,从而引入“总电阻”概念的;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
两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R串=R1+R2=10Ω+40Ω=50Ω;
故答案为:大;长度;等效替代;50。
9.【解答】分析电路图,由于AC与CB之间的电阻之和与AD与DB之间的电阻之和都是2r,则AB两点之间相当于2r、2r与其余电阻并联,设其余部分的电阻为R0,
(1)当在C、D两点之间连接一段阻值为R的电阻时,由于电路是网点对称的则C、D两点等势,对电路的电阻变化没有影响;所以总电阻仍为R;
(2)设其余部分的电阻为R0,由题知,2r、2r与其余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
则:=,
所以,R0=,
当把将AC、CB、BD、DA四根电阻丝皆换成阻值为2r的电阻,R0不变,
则:=++,
所以,R″===。故答案为:R;。
10.【解答】设一个边的电阻为R,
则RAC=R,RABC=2R,
A、C两点间的电阻为RAC和RABC并联,
R并===R=8Ω,
R=12Ω;
一条边的电阻为12Ω,且D为AB边的中点,则BD电阻为RBD=6Ω,BCAD的电阻为RBCAD=12Ω+12Ω+6Ω=30Ω,
所以B、D之间的电阻:R并′===5Ω。故选C。

11.【解答】设每个电阻的阻值为R,电阻的个数是n。
则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20Ω﹣﹣﹣﹣﹣①
串联后的总电阻R串=nR=1280Ω﹣﹣﹣﹣②
联立①②可得:n=8,160Ω。故选:B。
12.【解答】因为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为:=+,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的电阻,即小于各支路中最小的电阻,故总电阻一定小于10Ω。故选:D。
13.【解答】在电阻丝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电阻的影响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当电阻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此时电阻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故选:D。
14.【解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阻值都为1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其等效电阻:
R=R1+R2=10Ω+10Ω=20Ω。故选:C。
15.【解答】已知R1<R2,
R1与R2串联:因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R1、R2中的任何一个;
R1与R2并联: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即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故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R1、R2中的任何一个。故选:A。
16.【解答】甲图中两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甲图能反映电阻并联规律。
乙图中两电阻串联,等效于一个更长的电阻,是因为串联时相当于增大了长度,故乙图表示的含义是:串联时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或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大了电阻的长度)。
故答案为:甲;串联时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或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大了电阻的长度)。
17.【解答】3Ω和6Ω的电阻并联起来作为一个2Ω的电阻,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答案为:等效替代。
18.【解答】(1)100Ω的定值电阻与阻值0~100Ω的变阻器串联时,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所以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阻为100Ω;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最大为100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100Ω+100Ω=200Ω,
所以串联的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100~200Ω。
(2)100Ω的定值电阻与阻值0~100Ω的变阻器并联时,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为0时,相当于一导线将定值电阻短路,此时并联电阻为0;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最大为100Ω时,此时并联电阻:
R===50Ω,
所以并联的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0~50Ω。故答案为:100﹣200Ω;0~50Ω。
19.【解答】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同种材料的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实验和理论推导都证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并联的支路越多,等效电阻就越小,所以等效电阻总是小于任何一个支路的电阻。
故答案为:倒数之和;小于;横截面积。
20.【解答】把R1与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于分电阻之和,当R2不变、R1减小时,总电阻也随之减小;
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1减小时,因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的电阻,即任一支路电阻减小,则总电阻也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

21.【解答】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电阻值,即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较小电阻的阻值,故选项C正确。故选:C。
22.【解答】一根粗细均匀,电阻值为R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则每段长度变为原来的,再把得到的两段并联起来使用,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
所以阻值变为原来的,即R。故选:D。
23.【解答】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因此每多关闭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将变大,故A符合题意;
由I=可知,总电流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由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由于总功W=Pt,总功率变小,而时间未知,所以无法比较电路的总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解答】
(1)由于在家庭电路中为照明电压,保持220V不变,故D错误;
(2)因电压不变,故各灯的电流不变,由于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当熄灭其中的一盏灯,总电流将减小,故C错误;
(3)因电压不变,总电流将减小,根据P=UI可知总功率减小,故B正确;
(4)因电压不变,总电流将减小,根据R=可知,总电阻增大,故A错误。故选:B。
25.【解答】由题知,电源电压大于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要使小灯泡在9V的电源上正常发光时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3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阻两端的电压:UR=U﹣UL=9V﹣3V=6V,
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即=,
解得:R=30Ω。故选:C。
26.【解答】5因为两电阻并联,则由=+可知,R===12Ω;
由I=可知,U=U2=U1=I1R1=0.3A×20Ω=6V;
则通过R2的电流:I2===0.2A;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0.3A+0.2A=0.5A。
故答案为:12;0.5。
27.【解答】5一根均匀的电阻丝总电阻为20Ω,分成5段,每一段为R=Ω=4Ω;
(1)将其任意两个接线柱接入到电路中,可看成两部分电阻丝并联,要想使总电阻(等效电阻)最大,就要使两条支路中的电阻相对保持均衡且最大,当一个支路的电阻为2R,另一支路的电阻为3R时,也就是2R和3R 并联时总电阻最大,如图1所示,
所以总电阻(等效电阻)最大值为:
R总大==R==4.8Ω;
(2)要想使总电阻(等效电阻)最小,就要使两条支路中的电阻不均衡且一个支路的电阻最小,则应该是一条支路的电阻为R,另一条支路的电阻为4R,也就是R与4R并联时总电阻最小,如图2所示,
所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最小值为:
R总小==R=×4Ω=3.2Ω。故答案为:4.8;3.2。
28.【解答】(1)电路是先串联后并联混联电路,要想使电阻最大就要使两条支路中的电阻相对保持均衡且最大,共有八个电阻R,先是每条支路4个R串联,其中一个支路上短路一个R,就是4R和3R 并联电阻就最大,
所以最大值为:R==R
(2)要想使电阻最小就要使两条支路中的电阻不均衡且一个支路最小,先是一条支路上1个R,另一条支路上7个R,然后把7个R的支路短路6个R,就是每个支路1个R并联电阻就最小,所以最小电阻:
R'==R 故答案为:R;R。
29.【解答】实验步骤: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表选择0~0.6A即可;
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电流表、R2、R1、开关回到电源负极,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①因为电源电压为3V,而表中有电压值为5V,因此5V数据是错误的;
交流表达: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要得到35Ω的电阻,需用15Ω和20Ω电阻串联使用。
故答案为:5;15Ω、20Ω。
30.【解答】因为R0、Rx并联,所以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即=+;
当R0不变,Rx增大时,减小,则减小,R增大;
(1)电阻R1与其他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下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S,用调节好的电流表、电压表按图连接电路。将电阻R1与R2并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记下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1、U1,记录在表格中
②断开开关S,将电阻R1与R3并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记下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2、U2,记录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S,将电阻R1与R4并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记下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3、U3,记录在表格中
④由欧姆定律,利用公式R=,计算出每次并联电路总电阻值R并1﹣R并3,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记录的数据设计表格,如下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R1/Ω
并联的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R并/Ω
故答案为:增大;(1)如上所示;(2)步骤同上;如上表所示。
31.【解答】(1)由图可知,图1是分电阻,图3电阻并联,要探究电阻并联与分电阻的关系,
应分别把图1电阻与图3电阻两次接入图4所示电路。
(2)电源电压一定,灯泡一定,与灯泡串联的电阻越大,电路电流越小,灯泡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越暗;
因此,两次接入电阻时,灯泡暗的那次,接入电路的电阻大。
故答案为:图1、图3;大。
32.【解答】因为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当三个电阻并联时,并联后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为=++;
化简后可得:R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