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必修1:2-4-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必修1:2-4-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31 10: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学习导入:
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5年之后,于2007年7月抵达英国海岸。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淘金热”,因为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1000英镑。你知道这些“鸭子”是怎样到达英国海岸的吗?课标要求: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1.什么是水循环?
【答案】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分析教材图2-39,水循环由哪些环节组成?
【答案】 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 诱思探究
2006年5月20日13时35分,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三峡水利枢纽是人类改造水循环的创举。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水循环的?
【解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施加某些影响(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另外对局部地区的蒸发、下渗和降雨也能施加某些影响(如植树造林、整修梯田、人工降雨等);但有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不合理的,忽视了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如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围湖造田、过度抽取地下水等)。3.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在水循环过程中,能量在地理环境中是如何大规模转化和交换的?
【提示】 从太阳能和水体势能转化,蒸发吸收热量、凝结放出热量两方面分析总结。
【答案】 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
水循环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1)海拔较高的地区,大气降水将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可以用来开发水电。(2)当水在较温暖地区蒸发成为气态水时,吸收了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也形成了能量交换。如下图所示:4.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 告诉你
①海陆间大循环包括的环节多,涉及范围大,下垫面复杂(包括海洋和陆地),因而被称为大循环。在三种水循环类型中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②在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大循环,又有陆上内循环;在内流区域,只发生陆上内循环。③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即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重力能。想一想:人们常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黄河水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答案】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利用不当造成水污染就会导致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利用和分配水资源,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只要我们能规范自己的行为,科学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5.水循环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答案】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2)水循环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3)水循环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则利用收集和积储雨水冲厕所和清洗车辆。回答(1)~(2)题。
(1)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影响了水循环中的 (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
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的时间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用水不均
[解析] (1)该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水循环的环节识记不牢。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该问易错的原因是对水循环的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解决了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应加强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 (1)D (2)B注意:1.世界上大多数河流补给靠雨水(注意流域内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
2.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之间有互补关系,湖泊(水库)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洪水期可延缓、削减洪峰。 (教材P59)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2.大量砍伐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减少、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等。
3.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如跨流域调水;通过人工降雨干预降水环节;通过植树造林或者砍伐森林等方式影响蒸发环节。(教材P60)
1.①水循环过程及其主要环节是:②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大部分变成降水降落到海面,小部分被气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一部分蒸发进入空中。形成径流的部分,经江河汇集回到海洋,蒸发的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变成降水再回到地面。 2.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3.略。 读“水循环图”,分析回答(1)~(4)题。(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三种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____________循环。
(4)人类可以通过改造____________(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结构为人类服务。[解析] 本题难度并不大,前问主要是概念,分别是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三种水循环都需经过降水和蒸发两个环节。第3、4问有一定难度。海洋是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和补充的源地。海陆间循环才能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与更新。人类目前比较普遍地通过改造地表径流来改变水资源分布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分布。当然,植树造林、人工降雨也可以。
[答案] (1)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降水 蒸发 (3)海陆间 (4)地表径流[拓展提升] 学习本节内容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陆地水体类型、来源、相互补给关系都和水循环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空间上的联系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可以清晰地再现出来,因此学习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示意图。通过示意图明确陆地水体的空间分布、不同区域的河流水补给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09·广东地理)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解析] (1)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数码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故选B。(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排水环节,既要注意防止当地污染,又要防止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
[答案] (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