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必修1:3-2-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必修1:3-2-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31 10: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学习导入:
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历史学家们誉之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楼兰古国。但楼兰古国为什么消失了??
水源和树木是罗布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有水土滋养中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到了公元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塞,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干旱,草木枯死,人口外迁,楼兰古国被漫漫流沙吞没,国都变成了废墟,国土变成了荒漠。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
楼兰古国的消失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课标要求:
1.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理解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3.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圈层共同组成的?
【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理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三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 理环境产生影响。 若下图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B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环境要素名称:
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
[答案] (1)水文 气候 土壤 地貌 生物 (2)整体性 (3)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破坏,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黄河含沙量非常高,黄河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这些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1.风化物为什么被称为成土母质?
【答案】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3.气候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想一想:有同学认为“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制造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就多”,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而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4.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低等生物加快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高等生物的出现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使土壤具有肥力特性。 帮你总结
在生物主导作用下,土壤的形成过程:
5.在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循环。
(3)此图可说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此题是关于土壤及肥力特性形成过程知识的问题。土壤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能释放少量矿物养分供植物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完成了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即生物循环过程。在生物循环过程中,其他元素逐渐淋失,有机质不断积累,养分元素不断富集,土壤肥力不断增加。
[答案] (1)岩石风化物 吸收 腐殖质 淋失 (2)生物 (3)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教材P70)
下面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和海南岛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教材P71)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3.保护斜坡上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4.(教材P73)
1.(1)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性,与土壤有本质的区别。
(2)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强度与温度有关,还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教材P75) 活动1
1.水稻土的基本性状是:具有深厚的耕作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透气爽水,具有较好的耕作性和保肥保水性。水稻土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生产活动的控制,同时也必须受到所在地区的气候、生物、母质、水文、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人类通过耕作使土壤疏松,通过破坏植被使地面失去保护,或者人类工程活动使地表坡度增大,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教材P75) 活动2
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通过这种物质循环,促成了土壤肥力的形成。
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发育程度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3.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读下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分析四个圈层间的相互关系,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圈层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简述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3)简述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4)简述绿色植物向地表输送有机质的过程。[解析] 本题通过填写四大圈层名称,帮助我们了解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及与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题时根据雨水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确定②是大气圈;根据水圈为其他圈层提供水,得出①是水圈;根据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得出③是生物圈;最后剩下的④是岩石圈。第(2)、(3)、(4)题应按设问要求进行简明扼要的回答。 [答案] (1)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3)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4)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 [知识引申]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来源图示 (09·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 (1)图示显示伴随着湖泊周围植被的减少,湖泊逐渐消亡,显然是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物质沉积造成的。
(2)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引起了湖泊的消亡,显然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D (2)A (09·浙江文综)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解析] 草原的枯枝落叶(冬季枯黄)多于森林,因此积累的有机质最多;而荒漠中枯枝落叶最少,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最少。故选D。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