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必修1:4-1-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必修1:4-1-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31 10: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章 前 综 述
本章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共分四节。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结合大量案例和活动设计,阐述了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以及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形态和选线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全球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突出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论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并以煤炭资源为例,阐明了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重点分析了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联系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突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题,使我们树立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及对自然灾害加强防御的观念,该内容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学习导入: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占全国八分之一国土面积的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著名歌手韩红的歌曲《天路》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喜悦之情。为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西藏是我国最后一个通铁路的省区?青藏铁路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这种障碍又是怎么产生的?本节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标要求:
1. 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 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 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1.什么是聚落?它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答案】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告诉你: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和联系: 诱思探究
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云南傣家竹楼,福建客家土楼等,它们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都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呢?
【解读】 聚落的形成、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如下图: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2.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的差异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③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 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避免洪水淹没之患;二是河流沿岸,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耕、畜牧、渔猎,交通也比较便利。
[答案] B(教材P89)
1.(1)图4—3是山区的聚落,图4—4是平原的聚落。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相对稀疏,聚落规模小;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布局。(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聚落的分布、规模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2.丽江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导致其冬无严寒;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又使得其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除利用上述所说到的地形条件外,还利用了丽江坝子平坦而且东、南两面开阔的地形,以及河流流贯其中的有利条件。
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山前冲积扇的下部地形比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主要交通线也大都从这里越过。4.聚落是最重要的地表人文景观,它的形成和分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自然因素中,除地形外,水源、气候、土壤对聚落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也制约着聚落的分布。 判别A、B聚落形态(见表),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下表。 (  )
A、B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表[解析] A、B两图分别代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聚落。A是团聚型聚落,B是带状聚落。
[答案] A—团聚 棋盘 平原 平坦 开阔 耕作地区
B—带 平原 河道 沿河布局,用水方便 (09·天津文综)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1)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  )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2)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  )
A.a   B.B C.c D.d[解析] (1)图示显示甲处地处宽阔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这是甲成为该区域最大村落和集市的最主要条件。
(2)等高线凸向高处为河谷,显然乙位于河谷上游,d则位于同一条河谷的谷口处,结合题干可知D项正确。
[答案] (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