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复习课件-苏教版(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复习课件-苏教版(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4 21: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3单元 物质在变化
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1.蜡烛的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铁水变为钢锭等。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
二、蜡烛的燃烧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2.铁钉生锈了 一、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生锈的过程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二、铁生锈的原因
铁与水和空气(氧气)接触容易生锈。
三、防锈的方法
隔绝水和空气,还可以改变铁的内部结构。例如,擦去水渍,给铁表面镀层,将铁制成不锈钢。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3.变色花 一、酸性物质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二、碱性性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性质;
三、酸碱指示剂
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
四、中性物质
像盐水这样,不能让紫甘蓝汁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4.洗衣服的学问 一、针对不同的污物,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二、肥皂的去污原理
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手择着油,一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服也就洗干净。
1.物质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 ;另一类是产生
的变化。

课堂练习
新物质
新物质
2.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
课堂练习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酸碱指示剂
3.人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 ;吃没有熟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 。

课堂练习
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
4.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_____的变化;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是_________的变化。
课堂练习
产生新物质
形态
5.胃酸过多的人常常喜欢吃面条,这是因为面条中含有 ,能与胃里的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减少胃里的胃酸。

课堂练习
碱性物质
6.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
7.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

课堂练习
×

8.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
9.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

课堂练习
×

10.云、雨、雪、冰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
11.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 )

课堂练习
×

12.深秋时,大多数落叶植物的树叶颜色由绿变黄,这是因为其产生了新物质。( )
13.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说明它产生了新物质。 ( )

课堂练习


14.往汽车身上喷漆,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 )
15.蒸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 )

课堂练习
×




16.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 )
A.积土成山 B.蜡炬成灰
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

课堂练习
B
17.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 )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课堂练习
D
18.下列物品中,不会生锈的是 ( )
A.铁勺 B.钢板
C.铜丝 D.塑料

课堂练习
D
19.在做“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的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
A.洗涤品种类 B.水量
C.污物大小 D.洗涤品用量

课堂练习
A
20.不管选用哪种洗涤品,都是为了 ( )
A.使污物不受损 B.改变污物质地
C.达到去污目的 D.使水不受污染

课堂练习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