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第二课时1.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想一想:煤炭的开发利用向什么方向发展?
【答案】 当前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正向着深加工、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不但提高了利用率,减少了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有效地减轻了环境的污染。煤炭的开采也向着高度机械化发展,机械化的采煤集采煤机、可弯曲运输机和自移式液压支架于一体,不但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也确保了生产的安全。 2.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下列有关人们利用煤炭资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木柴时代”的能源有木柴、水力、煤等
B.“煤炭时代”出现在产业革命后
C.“石油时代”各国都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D.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解析] “木柴时代”基本能源是木柴和水力,煤炭也有使用,只不过开发利用程度低。“煤炭时代”的出现是由于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石油时代”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如此,中国仍然以煤炭为主。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
[答案] C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见下表。 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农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阶段——土地资源
C.后工业化阶段——气候资源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解析]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答案] D(教材P104)
1.所占比重煤炭先上升后下降,石油先下降后上升,天然气、水电持续上升。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曾出现过一次“石油危机”,受其影响,石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煤炭上升。
2.在几种开发方式中方式①不合理,直接销售煤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还加重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方式②③④相对合理。因为这些方式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煤炭的附加值,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也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教材P106)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
(2)在工业社会阶段,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以及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3)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2)人类通过对森林资源的________而与环境发生关系,人类通过对森林资源的________及________,使其不断________,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合理利用,①反映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②反映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③反映了资源之间的整体性;④反映了资源利用的多用性。
[答案] (1)左栏从上到下:有限性 地域性 整体性 多用性;右栏从上到下:节约、珍惜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2)开发 加工 深加工 增值[考向指南]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更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以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命题设计,主要涉及资源的分类、分布、节约、利用、回收等方面。 下图反映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4)题。(1)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的时间约在 ( )
A.1850年前后 B.1870年前后
C.1880年前后 D.1910年前后
(2)世界能源进入“煤炭时代”的时间约为 (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3)世界能源由“木柴时代”到“煤炭时代”,进而步入“石油时代”,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木柴和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C.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D.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4)从长远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将进入 ( )
A.化石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B.非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C.生物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D.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解析] (1)读图可知,木柴的比重逐渐下降到50%的时间在1880年前后。(2)读图可知,20世纪初期世界能源构成中,煤炭占绝对优势。(3)人类认识和利用煤炭与石油资源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4)由于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是非可再生化石能源,而此类能源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因此从长远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将进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答案] (1)C (2)C (3)B (4)D[技巧点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能源紧张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能源不足的应对措施是高考常考的问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寻找答案。 (09·广东地理)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解析] 题中所列举的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形式,称为单一产品经济。由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巨大的利润差,使得“资源诅咒”现象发生。
[答案] C (09·重庆文综)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解析] 本题以电能开发和风能资源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审题能力。第(1)问:把题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第(2)问: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西北风为主,夏季风力小,气象灾害频发且人口少,经济较落后,距发达地区远,远离消费市场。第(3)问:乙为四川盆地,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风能资源贫乏。[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
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
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
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
③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原因:①离冬季风源地远;
②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