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音 八上 3.2.3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初音 八上 3.2.3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5 08: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雪域天音
第__2_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天路》《正月十五那一天》
课 型:欣赏课
目标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及解读】
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感受与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
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
2.【教材分析】
《天路》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是为青藏铁路写作的第一首作品,通俗易懂,广为传唱,易为学生接受。《正月十五那一天》是本单元唯一一首以“堆谐”为代表的藏族民歌,描写了藏族人民欢迎文成公主进藏的场面。通过学习这两首作品,增进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学习上已形成了自己的初步体验,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思维分析的能力,为上好这节课提供了基本保证。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学习兴趣很高,但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还有一定的缺乏,因此在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谐”这一音乐体裁。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天路》,体验带装饰音演唱的音乐特点。
2、通过学习简单的藏族踢踏舞蹈动作,感受堆谐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
3、通过聆听歌曲《天路》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从速度、情绪、节拍、调号、作品结构分析作品,完成表格。
评价任务:
1、聆听不同版本的《天路》,说出带装饰音的藏族音乐的特点。
2、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藏族踢踏舞的动作。(检测目标2)
3、分组讨论,从速度、情绪、节拍、调号、作品结构等音乐要素分析《天路》和《正月十五那一天》,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余组员作必要的补充。 ( 检测目标3)
教具准备:多媒体 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活动
学生
活动
对应
目标
评价
设计
设计
意图
导入
一、出示两张图片
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引出藏族歌曲作好情感铺垫。
新授
环节一
1、播放歌曲《天路》
2、简介《天路》的创作背景
3、分析歌曲
1、聆听音乐,初步感受歌曲,并思考问题。
2、分组讨论、填表格
3、比较不同版本的《天路》
目标
1

3
评价任务
1

3
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以学生为中心,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二
1、播放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
2、简介歌曲:
3、分析歌曲
4、介绍堆谐
1、聆听并思考问题
2、分析歌曲、填写表格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余组员作必要的补充。
3、为堆谐的简介填空

目标2和3
评价任务2和3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
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
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聆听了两首西藏歌曲,这两首歌曲共同表达了一个主题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教学反思:
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制作了一些关于西藏知识的课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祖国的美丽和民歌的优美,学生兴趣很高,效果好。但是在分析作品环节设计问题有难度,学生难回答,以后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从学情出发。
板书设计:
天路
1=bE 4/4
屈 塬 词
印 青 曲
装饰音
正月十五那一天
1=C 2/4
藏族民歌
体裁——堆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