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故乡的小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故乡的小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5 08: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单元
标题
《故 乡》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总课
时数
3课时
课标
要求
1.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
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2.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单元
目标
1.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2.在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3.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在聆听、表
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形式中,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材
分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故乡》。欣赏曲《思乡曲》取自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音调,忧伤黯然;《乡间的小路》明快生动,编织了一幅农村的风情画;《谁不说俺家乡好》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雨水情,热情爽朗;歌曲《故乡的小路》曲调优美流畅,以弱拍起音进入乐句,出现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小路是多么亲切;《如今家乡山连山》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音调很好地反映了农村儿童生活。两首演唱作品都是二声部合唱。
学情
分析
在前期的歌唱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变拍子的歌曲,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歌曲学习变拍子。本单元歌曲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唱并不难,但进一步表现歌曲内涵就有了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的设计应打破以往歌曲教学的模式,始终在和声中学习二声部,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真正沉浸在歌曲整体情绪中歌唱,自然地掌握知识,充分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






课题
《故乡的小路》
课型
以演唱为主
的综合课
第几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力度、速度等演唱记号唱出歌曲的情绪变化,体验和表
现歌曲的思乡之情。
2.认识并准确演唱变化音#4。
3.通过律动了解变拍子。
重点
难点
重点:在感受歌曲情绪、段落和乐句变化的同时,结合力度记号、音乐术语,用思念的情绪表现歌曲《故乡的小路》。
难点:在有效聆听的过程中迅速而准确地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用具
谱例
分析
音乐
知识
变拍子—在同一首乐曲或歌曲里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节拍的拍子,就是变拍子。
#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组织过程
达标
补充
感受歌曲
(10分钟)
整体感受
1.随律动整体感受歌曲。
2.交流音乐感受。
3.画旋律线感知段落的变化。
感受变拍子
1.再次随着律动,体会变拍子。
2.总结歌曲节拍特点,认识变拍子。
3.用碰钟体会歌曲节拍。
通过律动了解变拍子,为目标3服务。
学唱歌曲(5分钟)
1.聆听歌曲,跟录音轻唱。
2.练唱个别乐句。
采用听唱法,迅速学会歌曲。
唱好
歌曲(10分钟)
1.添加演唱记号,听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模仿、视唱出歌曲情绪的变化。
3.认识准确演唱#4
①听琴模唱第二乐句。
②对比听辨有#4的乐句。
③视唱音阶,体会#4和4的区别。
4.演唱歌曲。
运用力度、速度等演唱记号唱出歌曲的情绪变化,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思乡之情,达成目标1。
结合歌曲认识、唱准变化音#4,达成目标2。
表现歌曲
(13分钟)
1.学唱低声部
①听老师在音乐伴奏中加入小提琴演奏的处理部分和低声部旋律,心里默记。
②随着小提琴的旋律唱处理部分和低声部旋律。
③以配乐朗诵歌词的形式进一步体会歌曲。
④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2.创编结束句的演唱方案
①利用力度、速度的变化和反
复的手法创编尾声。
②展示创编成果。
3.完整演唱歌曲
有效的借助小提琴的音色,在和声中学习二声部,继续落实目标1的达标。

通过学唱歌曲获得的处理方法,进行结束句的创作,此为目标1的延伸。
教师小结
(2分钟)
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无论我们身在何地,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那条小
路。当音乐声再次响起时,也许你的心中又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课时达标检测
达标
状况
1.在引导下能够完整的演唱二声部。
2.能够在钢琴图表中准确的找到变化音 #4的位置,并唱准。
3.80%的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创编结束句。
教学
反思
在《故乡的小路》教学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恰
当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学中严格遵循认知规律,先感受、体验,其次模仿,再掌握,最后表现。小提琴的运用有效的降低了学习合唱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和师生合作的氛围中表现了歌曲。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比如学生的演唱还应大胆些,语言还需更精彩些,教学的全过程都应充满着美;课堂评价
应采取更有效评价方式激发学生。
板书设计
1=D 4/4 4/3
变拍子

#4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