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叮铃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叮铃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5 08: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叮铃铃》教学设计
课 题
叮铃铃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理 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歌曲,在实践中表现歌曲;以音乐基础和歌曲情感两条主线交织进行教学。
教 材 分 析
《叮铃铃》是安徽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材第9册第6课《欢乐的少年》中的内容。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 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 情 分 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认真聆听音乐、模仿能力也较强,能够分辨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对歌曲的理解有帮助,具备表演和实践,能力但是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深入的启发、引导。
教 学 目 标
1、学习体现音乐风格的音乐知识,准确把握歌曲亲切活泼愉快的情绪,了解顿音记号▼ 渐强 渐弱 等。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合作,初步培养合唱意识。在理解歌曲含义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 学 方 法
欣赏 学唱 表演
教 学 重 点
1各种音乐记号的演唱方法以及表现。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 学 难 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进行歌曲表演。
教 具 准 备
课件、钢琴、多媒体
教 学 年 级
五年级
教 学 时 数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
1. 导入: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乐器——串铃,请同学们听听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你能形容一下它的音色吗?谁能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呢
学生聆听并讨论串铃的音色,并模仿它的声音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期待
2同学们模仿的声音真是美妙,音乐家就把它写进了歌曲中,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老师为大家演唱的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一下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听教师范唱并且思考,想象
教师范唱给学生展示,拉近师生距离
1歌曲听完了,谁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2教师总结:歌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叮铃铃》(出示课题)
学生回答
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现在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录音《叮铃铃》,比较一下和老师刚才的演唱相比有什么不同?感受它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歌曲《叮铃铃》并说出感受
1--12小节为齐唱
13—结束为合唱
让学生对歌曲风格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情绪亲切活泼,表现了牧童们赶着羊群悠闲自得的情景
歌曲中的孩子们多么开心啊,让我们赶紧加入他们的行列,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感受他们的欢乐吧!

1学生自学简谱:
A 首先,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请你自己试唱一下简谱
学生自己视唱简谱,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歌曲中出现的各种音乐记号,并尝试理解和应用
B 在唱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发现呢?
发现各种音乐记号
2. 教师为学生找到的难点解析
A升记号:
在这条旋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记号#升记号,请同学们看看它都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
学生寻找并回答,出现在第一二乐句以及第二声部的结尾处
培养学生的音高概念,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风格
把升记号去掉比较演唱风格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比演唱感受,加入升记号会更生动
教师总结:一个音的变化使音乐情感发生了变化,歌曲就是运用了湖南民歌 这样一个主导动机,而且加入了装饰音,使音乐更具特色
B 顿音记号:
(1)同学们发现了顿音记号,应该怎样演唱呢?
学生回答:轻巧跳跃
通过对比得出音乐记号的作用
(2)请同学们去掉记号比较演唱
学生对比感受
C力度变化记号
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学生演唱感受。
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准备
D完整演唱简谱
学生根据各种记号完整演唱
2 有感情地把第一段歌词加入到演唱
A慢速随琴演唱
B注意各种音乐记号
C牧童的吆喝声
学生演唱歌词,感受歌曲意境
学生模仿
引导学生体验
3 A 学生自己尝试演唱第二段歌词
B第二段歌词多了一小节的铃声
比较第二段的音乐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作用:羊群离开,渐行渐远,渐慢渐弱的演唱。
通过比较加深
对歌曲的印象和熟练程
度,从中体验音乐之美。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学生演唱




1.这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请同学们聆听老师和钢琴的二部合作:老师演唱歌曲第一声部,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
聆听老师和钢琴的合作
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引出音乐实践活动。
2.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声部合作
第一声部:同学们在山坡上放羊。
第二声部:同学们在山坡下放羊。
请同学们管好自己的羊群,不要跑调哦
学生尝试二部合作
学生体验
3.谁可以评价一下大家的合作?
学生体验后评价:
合唱表现了牧童和羊群热闹欢乐的情境,都是声部不够和谐
为学生搭建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通过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小结:合唱需要同学们多加练习。
同学练习合作
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声部练习
合作表演
1同学们分成四组:
第一组:第一声部。
第二组:第二声部。
第三组:编创舞蹈。
第四组:乐器伴奏
同学们分组练习
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请同学们表演,并评奖。出示课后作业要求:练习声部合作
学生们合作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1.师生谈话交流:高山、白云、小河、鱼群再伴着牧童的吆喝声与羊群奔跑发出的铃铛声,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你喜欢这幅美景吗?
说自己是怎样以行动来保护环境的。
渗透环保的教育: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的美丽。
2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这份大自然的美丽,也希望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在《叮铃铃》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