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6 15: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新课导入 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让?乔诺的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 学习目标第一次先学后教:理清行文线索1、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养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55岁,平和安静荒地秃山,干旱无比身体还硬朗,种树养蜂看到溪水,树木长高87岁,信念坚定充满生气,变得富饶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
为线索?时间顺序。记叙的线索:由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以此为线索
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
人物创造的奇迹。 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从文中勾画出前后对比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自学指导第三次先学后教:感悟人物情怀自学指导
荒原的巨大变化是牧羊人的一双手带来的,通过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试用一两句议论的话来表达。(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牧羊人的品质,个人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示例:一个人,一双手,坚持了三十多年,挽救了一个荒野,给一万多人带来了幸福。牧羊人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辛勤的劳动、执着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上帝才能做到的奇迹。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对牧羊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么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羊人形象?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从文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先学后教: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并参照示例,以“他是
一个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
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牧羊人的描写,适当做批注。
(2)结合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
中可以看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从“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
个人种着树”中可以看出。“三年”“一直”突出时间之长,坚持之
久,联系后文,我们可以知道,他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一
直是“一个人”,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朝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
相伴,他就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坚持着。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明确:自信,果断。
2.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明确:积极生活,爱整洁。
3.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目标远大而高尚。
6、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前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大的人。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三次先学后教:我身边的“种树人”牧羊人在荒凉的高原上种下了树种,也种下了希望,他用自己
的微薄之力,改变了高原的面貌。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种树人”,
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
过这样的人吗?试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
和感受。
自学指导:1、这里的“种树人”指的是像牧羊人一样播撒希望、用个人努力改变环境或生活的人。“树”可以有多种含义。
2、先记叙人物事迹,再写出评价和感受(议论)。 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记叙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议论植树模范马永顺
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共采伐原木36500棵,他坚持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1998年,85岁高龄的马永顺因对环境保护作出显著贡献而又荣获联合国环保奖。请对马永顺行为说说你的评价和感受。请写几句有关植树造林的宣传语。当堂训练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课堂小结 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