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美国宇航局2011年12月5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6”,其直径约为地球的2.4倍.至今其确切质量和表面成分仍不清楚,假设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相当,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等于( )
A. 3.3×103m/s
B. 7.9×103m/s
C. 1.2×104m/s
D. 1.9×104m/s
2.人造卫星在运行中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会慢慢减小, 在半径缓慢变化过程中,卫星的运动还可近似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当它在较大的轨道半径r1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1、周期为T1,后来在较小的轨道半径r2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2、周期为T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v1<v2,T1<T2
B.v1>v2,T1>T2
C.v1<v2,T1>T2
D.v1>v2,T1<T2
3.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C. 在研究行星运动规律时,开普勒的第三行星运动定律中的k值与地球质量有关
D.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4.2015年7月23日,美国宇航局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周期约为385天(约3.3×107s),轨道半径约为1.5×1011m,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利用以上数据可以估算类似太阳的恒星的质量约为( )
A. 1.8×1030kg
B. 1.8×1027kg
C. 1.8×1024kg
D. 1.8×1021kg
5.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
C.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D.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哥白尼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
6.人造卫星在太空绕地球运行中,若天线偶然折断,天线将( )
A. 继续和卫星一起沿轨道运行
B. 做平抛运动,落向地球
C. 由于惯性,沿轨道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远离地球
D. 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向地球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发现物体的质量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原因是( )
A. 运动中的物体,其质量无法测量
B. 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质量变化极小
C. 物体的质量太大
D. 物体质量并不随速度变化而变化
8.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则该处距地球表面的高度为( )
A. (-1)R
B.R
C.R
D. 2R
9.物理学发展历史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尝试性计算,首先发表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的科学家是( )
A. 哥白尼
B. 第谷
C. 伽利略
D. 开普勒
10.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引力远小于月球引力
B. 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
C.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D.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11.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如表,火星和地球相比( )
A. 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
B. 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
C.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12.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典力学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任何物体
B. 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
C. 量子力学能够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
D. 万有引力定律也适用于强相互作用力
14.“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的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高度距离地面约340 km,则关于飞船的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飞船处于平衡状态
B. 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提供飞船运行的向心力
C. 飞船运行的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速度
D. 飞船运行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15.某一极地轨道气象卫星a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4-倍,某时刻一地球同步卫星b恰好在a的正上方,设经过时间t,卫星b又出现在a的正上方,则t的最小值为( )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60小时
D. 72小时
二、计算题(共3小题)
16.有一极地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该卫星的运动周期为,其中T0为地球的自转周期.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1)该卫星一昼夜经过赤道上空的次数n为多少?试说明理由.
(2)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
17.由于银河系外某双黑洞系统的合并,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其实中国重大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也已经于2015年7月份正式启动,“天琴计划”的其中一个阶段就是需要发射三颗地球高轨卫星进行引力波探测,假设我国发射的其中一颗高轨卫星以速度v沿圆形轨道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所给条件,试求:
(1)地球的质量M.
(2)地球的平均密度.(球体体积V=πR3)
18.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2r,在其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空穴,其表面与球面相切,如图所示.已知挖去小球的质量为m,在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距球心d=6r处有一质量为m2的质点,求:
(1)被挖去的小球对m2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2)剩余部分对m2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三、简答题(共3小题)
19.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质量要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即m=.请讨论:
(1)如果你使一个物体加速、加速、再加速,它的速度会增加到等于光速甚至大于光速吗?为什么?
(2)光有静止质量吗?如果有,情况将会怎样?
20.牛顿力学及牛顿的工作方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经典,它实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第一次综合.你知道牛顿伟大贡献的精髓在哪里吗?
21.试举出一些经典力学在科技方面的应用实例.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设地球的密度为ρ,半径为R,第一宇宙速度为v1,“开普勒-226”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2则=,=,得v2=2.4v1≈1.9×104m/s,故D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解得:v=,由于r1>r2,所以v1<v2,
T=2π,由于r1>r2,所以T1>T2.故选C.
3.【答案】D
【解析】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选项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B错误;在研究行星运动规律时,开普勒的第三行星运动定律中的k值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而与地球质量无关,选项C错误;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D正确.
4.【答案】A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有G=mr,则中心天体的质量M=≈kg≈1.8×1030kg,故A正确.
5.【答案】C
【解析】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选项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当时并没有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选项B错误;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选项C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选项D错误.
6.【答案】A
【解析】据题意,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做圆周运动,有G=m,天线折断前后速度v不变,则据R=可知天线折断后保持折断前轨道运行,故选项A正确.
7.【答案】B
【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m=可知,在宏观物体的运动中,v?c,所以m变化不大,而不是因为质量太大或无法测量.
8.【答案】A
【解析】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设地球的质量为M,物体质量为m,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分别列式=mg,G=m,联立得2R2=(R+h)2,
解得h=(-1)R,选项A正确.
9.【答案】D
【解析】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第谷对行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记录,开普勒在第谷的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选项D正确,A、B、C错误.
10.【答案】D
【解析】根据F=G,可得=·,代入数据可知,太阳的引力远大于月球的引力,则A、B错误;由于月心到不同区域海水的距离不同,所以引力大小有差异,C错误、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由表格数据知,火星的轨道半径比地球的大,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大,故A错误;对于任一行星,设太阳的质量为M,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G=ma,得加速度a=,则知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故B正确;在行星表面,由G=mg,得g=.由表格数据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故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小,故C错误;设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G=m,得v=.代入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小.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得,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并不是所有行星的轨道都相同,故A、B错误;由公式=k得,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短,故C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所以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故D正确.
13.【答案】C
【解析】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引力的情况,故A项是错误的;狭义相对论没有否定经典力学,在宏观低速情况下,相对论的结论与经典力学没有区别,故B项是错误的;量子力学正确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故C项是正确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弱相互作用力,而对于强相互作用力是不适用的,故D项是错误的.
14.【答案】B
【解析】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并不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其方向在改变,故A不对;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提供飞船运行的向心力,B正确;由于飞船运行的半径比地球的半径大,故飞船运行的速度小于近地卫星的速度,C不对;飞船运行的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D是不对的.
15.【答案】B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周期T=2π.极地轨道气象卫星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4-倍,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 h,所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周期是12 h.某时刻一地球同步卫星b恰好在a的正上方,设经过时间t,卫星b又出现在a的正上方,则t的最小值为24 h.
16.【答案】(1)卫星周期T=,则卫星一昼夜绕地球转4圈,卫星每个周期经过赤道上空两次,因此一昼夜卫星经过地球赤道上空8次;
(2)-R.
【解析】(1)卫星周期T=,则卫星一昼夜绕地球转4圈,卫星每个周期经过赤道上空两次,因此一昼夜卫星经过地球赤道上空8次;
(2)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2(R+H),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m′g,解得
H=-R.
17.【答案】(1) (2)
【解析】(1)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m(R+h),v=.
解得M=
(2)ρ=,地球体积V=,解得ρ=.
18.【答案】(1)G (2)G
【解析】(1)被挖去的小球对m2的万有引力为
F2=G=G
(2)将挖去的小球填入空穴中,由V=πr3可知,大球的质量为8m,大球对m2的引力为
F1=G=G
m2所受剩余部分的引力为F=F1-F2=G.
19.【答案】(1)由m=知:当v=c时,m应是无穷大.物体加速时,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大,物体质量不断增大,产生加速度所需要的力会随之不断增大,使加速越来越困难,因此一个物体不管怎样加速,它的速度不会等于甚至大于光速.
(2)光没有静止质量.若光有静止质量,当光传播时速度为c,由m=,它传播时的质量会无穷大,光照射到物体上,如同一质量无穷大的物体以光速砸到被照物体上,后果不堪设想.
【解析】(1)由m=知:当v=c时,m应是无穷大.物体加速时,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大,物体质量不断增大,产生加速度所需要的力会随之不断增大,使加速越来越困难,因此一个物体不管怎样加速,它的速度不会等于甚至大于光速.
(2)光没有静止质量.若光有静止质量,当光传播时速度为c,由m=,它传播时的质量会无穷大,光照射到物体上,如同一质量无穷大的物体以光速砸到被照物体上,后果不堪设想.
20.【答案】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告诉人们,一个以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其思想观点应该是明确透彻的,其结构体系应是严密完备的,其数学表达应是严格、定量、可以操作的;这种理论不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定量的解释、推断和预言,而且理论本身的是非真伪、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等也都可以定量地检验和界定,这是一切自然科学理论应有的基本特征,牛顿伟大贡献的精髓正在于此.
【解析】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告诉人们,一个以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其思想观点应该是明确透彻的,其结构体系应是严密完备的,其数学表达应是严格、定量、可以操作的;这种理论不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定量的解释、推断和预言,而且理论本身的是非真伪、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等也都可以定量地检验和界定,这是一切自然科学理论应有的基本特征,牛顿伟大贡献的精髓正在于此.
21.【答案】例如利用经典力学规律,人类在航空航天技术中设计制造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火车、飞机、磁悬浮列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也都服从经典力学规律.
【解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对照我们所知道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哪些物体的运动规律与经典力学规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