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6 08: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程标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 ——是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资本主义机器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
狭义: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运用资本主义机器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概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指什么?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又指什么?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这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主要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①解体表现: A、封建小农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织”与“耕”分离;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如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盛产的土布、土纱的销售因此而陷入困境。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
②解体特点: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
2)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老洋行

唐廷枢:中国买办第一人
外资企业的创办;
买办商人的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提供服务的代理人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金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思考:
结合史料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旧时对太平天国和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可以勤远略。
1、背景:
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
⑵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
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思考:
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⑴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⑵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⑶建立近代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4、内容:

⑴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口号:“自强”
特点:经费由清政府调拨,
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
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属封建官办企业。
⑵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⑵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口号:“求富”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染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经营形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特点:部分产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属于带有一定资本
主义色彩的封建官办企业。
3.建立近代海军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军旗
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詹天佑——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吴仰曾——中国第一位矿冶工程师;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梁敦彦——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
唐绍仪——民初国务总理
大办教育:首批三十名留美幼童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表
企业名称人物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a.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b.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c.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d.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5.结果
(2)破产原因:
积极:1、引进了西方近代技术和设备,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3、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培养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4、创办三支海军,有利于军事近代化。
2、中国工业近代化开始起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6、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上的落后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原因: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封建社会中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
4)洋务运动的诱导;
1、历史背景: (1)___________的逐步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等客观条件。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___________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一定的诱导作用。

2、途径:
(1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
东南沿海地区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便于引进机器
c.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4.著名企业:
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②1873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③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5.发展概况—设厂数目、投资总额、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部门。(以轻工业为主)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概况
意义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投资资本额较少;主要分布的轻工业
途径:家庭手工作坊转化;私人投资近代企业
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逐步成长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2、初步发展的原因:
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前
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原因一: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原因二: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此时,清政府的态度何有转变?
古人忠愤异代略同借热情规划
商情莫与前人分一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望大家保全
时局莫教美利让四方
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
原因三:面对民族危机,人们呼吁“实业救国”。
楹联体现近代工商业者的什么思想?
1、原因: (1)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 (3)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呼吁“设厂自救”,“__________”。
[概念解读]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主要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风行于20世纪初。这一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时间:从___________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3、表现:著名企业

创办人 地点 名称
张謇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荣宗敬
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 河北唐山 启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
冯济川 山西 保晋矿务公司
张謇 江苏南通人,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实业和教育,先后建成了南通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建成了大生纱厂资本集团。
  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就是他所创办,今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的前身也都与他有关,还包括建立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
毛泽东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⑴经济: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⑵政治: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⑶思想:有利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4、影响:
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启 示:
1. 必须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实现民族独立
2. 必须推翻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实现政治民主
[知识拓展]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异同?
根据这些图片说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过哪些斗争?各有什么主要意义?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纺织业
面粉业
特点:

沿海多、
内地少

近代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

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多、重工少


特点:
经济中工业比重小
5、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
1、发展不均衡
①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主要发展了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发展
2、发展艰难
⑴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⑵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
易错辨析
 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
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4、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5、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