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语:
一个人,一台机器,改变了一个国家,改变了整个世界,将人类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阶段。英国这个大西洋的弹丸岛国,真正成了世界的心脏、世界的发动机,维持了100多年所谓的“大英帝国” 的辉煌,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00多年前,体会那个伟大时代的伟大。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3、理解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一、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概念:
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实质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即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回顾初中内容结合教材第一目“蒸汽时代的到来”,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
(1) 从时间上看:英国
1765——1840
世界
1765——1860s
(2)从传播过程看:
①国家角度:
英——法、美——德——俄——日
②行业角度:
棉纺织业——冶金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完成标志)
③机器发明角度:
珍妮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④从动力角度:
人力——水力——蒸汽动力
(3)从其他重要发明看
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轮(轮船);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二、探究:为什么是英国人引领了工业革命?
1、为什么不是中国人?(既没条件也无需求)
自然经济占主体、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重人文轻自然,忽视科技创新、八股取士禁锢思想等
2、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葡萄牙人?
被英国打败,失去殖民霸主地位;封建统治不重视,手工工场不发达;掠夺的金银被挥霍。
3、为什么不是荷兰人、法国人?
均被英国打败,失去殖民霸主地位,法社会矛盾尖锐。
4、为什么不是美国人?
英属殖民地,未获得国家独立。
5、为什么不是俄国人?
农奴制下,国内市场狭小;封建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6、英国的优越条件:
材料一:生产总是在扩大,市场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了。
——马克思
材料二: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击败 “海上马车夫”荷兰;1689——1763四次英法战争。最终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
材料三: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开始圈占土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垄断法”。法案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英国手工工场在18世纪普遍地扩大起来,技术分工更加精细,把工具改良成为许多只适合专门动作的工具,因而提供了把这些工具联结在一起成为机器的可能性。
总结:工业革命为何首发英国?
1、制度先进,社会稳定(前提)
2、资本最雄厚
3、市场最广阔
4、有丰富的自由劳动力
5、知识和技术优势(牛顿力学体系和工场手工业发达)
6、国家政策优势(专利保护)
7、资源优势(煤铁丰富,殖民地的原料)
英国具有其他国家的一切优势,而避免了他们的缺陷,工业革命的王冠非英莫属。
三、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
1、生产力变化: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3、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4、城乡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5、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进入“工厂”时代
6、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工厂、火车、轮船,钟表成为必需品,生活节奏加快。
7、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从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如英国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和降低关税等
8、对英国的影响
成为世界工厂,巩固了殖民霸主地位,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环境污染严重(雾都伦敦)
9、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10、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1、殖民扩张目的、方式的变化
目的由寻找原始资本到寻找市场原料;方式由抢劫、奴役、殖民战争变为销售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殖民战争。
12、东西方关系的变化
东方进一步从属于西方。
13、对中国影响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
1、主要成就及发明
(1)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性成就):
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1871格拉姆-电动机;1876美国贝尔-电话、187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1879美国爱迪生电灯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9世纪80 年代,德国人发明汽油机和柴油机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3新兴化学工业的显著发展:
瑞典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4)技术革新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比较有何特点?
比较项 第一次 第二次
工业领域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
科学和技术关系 联系不紧密 开始紧密结合
中心 英国 德美
标志性成就 蒸汽机 电的广泛应用
传播特点 从英依次向各国传播 多国同时兴起
发展速度 较慢(将近100年) 快(30多年)
3、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
原因:
(1)科学理论的突破
比如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资本和技术基础
(3)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不断扩展
( 1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涉及哪些方面的条件?
资本、制度、市场、技术、自由劳动力等
(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有哪些国家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呢?为什么?
国家:法国、美国、德国等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1 ) 生产力变化:
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垄断资产阶级形成
( 3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4)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垄断组织出现
(5)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6)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凯恩斯主义取代自由主义
(7)世界市场的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8)国际关系变化
对殖民地争夺,引发一战。
(9)对中国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
(10)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
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1、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2、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5、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2017年高考1卷33题
2019甘肃一模
33.瓦特研制蒸汽机的成功既是科学家的天才展露,也是一首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姻的颂歌。他研制成的蒸汽机遇到了有眼光的企业家的赏识,发明家和企业家共同缔造了伟大的“蒸汽时代”。这说明瓦特的成功在于
A.企业家的赏识与支持 B.书香家庭的熏陶
C.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 D.自己的好学深思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