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上美术8.放飞希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八上美术8.放飞希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5 15: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课《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 各类风筝的图片,实物风筝,与风筝制作相关的竹骨、皮纸、棉线、70克A4复印纸、画笔等。
教学的内容要点 1. 风筝的发展历史。 风筝,古时称为 “鹞”或“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做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木鸢),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翟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2. 传统风筝典型的基本造型。 在传统的风筝造型中大多数都是以飞行动物为基本原形,如北京的沙燕风筝,山东维坊的龙形风筝,还有蝴蝶风筝,蜻蜓风筝、老鹰风筝等;在江苏的南通有由八卦风筝发展而来的“板鹞”风筝;另外还有宫灯风筝和以神话传说为造型主题的人物风筝等。 3. 南北风筝的艺术特点。 在造型、绘画的内容上以及制作材料、工艺等方面南北风筝都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欣赏、对比图片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层层深入地了解各地风筝的变化。 4. 风筝背后的民俗文化。 风筝通常都是在清明前后放飞,于是这其中就有了许多诗情画意的演绎,如高鼎的《村居》,还有了曹雪芹的《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里将沙燕的图绘寓意一一道来,有的吉祥,有的励志。 5. 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风筝的基本制作一般是基于“扎”——骨架,“糊”——裱纸,“绘”——装饰,三个部分必须是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课程展现的几种简单的风筝制作,可以充分说明风筝制作的全貌。
教学过程与方法 1、探索与查阅 学生课前可以分学习小组查阅、探究各种与风筝有关的资料。特别提醒学生,收集资料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如南、北方风筝的造型有哪几种,它们又有哪些特征,各地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些?需要强化与风筝有关的文字资料的查询,如风筝的起源、发展,风筝的传说、典故等。所有资料查询后各自整理以备用。教师要在课前发动学生自由组合,分类查找资料,针对学生做适当提示,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体味到探寻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另一方面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式,并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2、交流与探讨 在查阅、收集和整理出各类与风筝有关的资料后,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或相互结对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并进一步探讨有关风筝的历史、种类、造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围绕自己家乡的风筝,或者是自己曾经放过的风筝,看看它们与其他风筝的差异。 3、创意与制作 创意制作的核心不仅是要制作出一个可以放飞的风筝,而且还可以对所制作的风筝进行图案装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从中感受创意表达的乐趣。本课风筝的制作,可采用简单有骨风筝的制作或无骨折纸风筝(也称为“软体风筝”)的制作。 4、放飞的游戏 从放飞的集体活动中感受飞翔的快乐,获得成功放飞的喜悦,体验表达愿望的乐趣。活动应创造一种愉快的集体活动情境,并注意安全。 教学评价建议 一、在本课教学中,风筝既是中国地方民俗的一个缩影,又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载体,教学中应以风筝为介质深入理解民间美术活动的文化意义。 二、作业设计可针对典型的风筝个案入手,进而展开适度的变形、变化,形成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化的风筝作品。
参考案例
一、教学目标(参照教学内容部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传统的风筝、一个现代的风筝、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颜料、笔、针线、剪刀、纸张等。
三、教学过程 1. 诗文导课。 中国古典音乐伴奏下,展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红楼梦》中薛宝钗《柳絮词》中的诗句,进入课程。提问: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又是描写什么的呢?通过回答讨论引入课题。
2. 欣赏、了解风筝的起源。 (1)请同学们描述风筝的放飞季节和已知的风筝形态。提问:有同学知道风筝是怎样来的吗? (2)放飞风筝的季节通常是在清明前后,这其中蕴涵了怎样的民俗、民风呢? 在《红楼梦》中对放风筝有一段精彩的描绘。通过这一描绘我们会知道放风筝有着诸如“放晦气”等民俗。
3. 造型与装饰的解读。 除了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造型和装饰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丰富的象征。 (1)以图片欣赏的方式分析和讲解南北风筝各自的特点,具体解读北方“沙燕”风筝的典型含义。 (2)简要解读风筝的制作技巧与装饰手法。 (3)详细介绍简易风筝(无骨风筝)的制作方法:折纸、装饰、穿线、调整平衡等。
4. 创作与实践。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风筝装饰纹样大多采用了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法。今天我们如何运用传统,创新现代的元素来装饰风筝呢?这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给予必要的参考资料)。 (2)作业要求:制作并装饰出一个完整的简易风筝。装饰图案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8课
5. 课后拓展与思考 (1)“风筝”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怎样被描述的? (2)从传统风筝的装饰和造型上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单元。风筝的种类造型多种多样,风筝的文化寓意深远。本课通过看风筝,做简单的无骨风筝,说风筝的历史、分类、图案,画风筝,放风筝这些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并尝试着把这些知识与具体的制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不同种类的风筝内容和造型,体会风筝制作中的不同寓意和各种情感的表达。 学习——学习制作无骨风筝的简单的方法,学习如何自己构思并在自己的风筝上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 探寻——探寻风筝的图案与人们的愿望和情感的表达的不同方式。 创作——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用线条和色彩,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表现属于自己的思考。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根据风筝的造型分类、风筝的图案设计之美、学生制作无骨风筝等方面,选择重点酌情有侧重点地安排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风筝的欣赏,了解风筝的分类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风筝的制作,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风筝的审美情趣和简单的无骨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布臵环境、教学课件、示范用材料(A3纸、线、打孔器、皱纹纸、美工刀 等) 学生:彩色A3纸(打孔、划分四等份区域、刻划尾条入口)线、皱纹纸、记号笔、炫 彩棒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看风筝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教室挂了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海豚风筝、章鱼、燕子、龙头蜈蚣……,畅游在风筝的世界里,你的感觉怎么样?喜欢吗?想自己也拥有一个吗?好!老师会在两分钟时间里,让同学们人手一个,那么现在开始,听老师的指挥! 2.做风筝 拿出一张彩色纸,先从一侧找到四分之一的位臵,折上一个90度的角,(如图所示)再在另一侧相对应的位臵,同样的也折上一个90度的角,好!打开棉线,找到两个线头,先用一个线头穿过彩纸上的一个孔,打好结,再用线的另外一头,穿过另一个孔,再打好结,此时把彩纸平摊在桌子上,双线对齐,在这张纸中心一点的位臵一起做个固定(如图所示),再装上尾翼,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好了。 3.学生试飞无骨风筝 (怎么就可以放飞了呢?平衡、尾巴的功能)
新授内容 1.说风筝的起源及由来 师问:为什么叫风筝呢? 我们做的风筝有一个迎风角,风一吹过就对风筝产生一个斜向上的力,将风筝越吹越高,越吹越远,在这个过程中,尾巴发挥重要的作用,保持平衡!看来,跟风的关系果然密切。那为什么又会跟筝有关呢?让老师来告诉你: 风筝的历史: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南鹞北鸢),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传说鲁班就曾制作过它。据说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2.说风筝的分类:(根据形状来比较分类) (1)无骨风筝(软体风筝) 师:老师要考一考风筝故乡的同学们,在老师带来的这些风筝里,你能判断出,哪些是无骨风筝吗?你可以找一找,试着飞一飞!(图片补充) (2)平面风筝 师:除了无骨风筝,在剩下来的风筝中,分两类,一类是平面类的,一类是立体类的,先找哪些是平面的? 软翅风筝: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 (1)图片赏析、 (2)大师制作风筝的步骤视频 具体步骤:设计图样、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绘图案 硬翅风筝: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实物、图片赏析) 板式风筝: “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图片欣赏) (3)立体形状 桶式: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例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实物、图片 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实物、图片 自由式: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实物、图片)
3.说风筝的图案 同学们,每一个风筝都寄托着一份希望,表达着一份情感, (1)富有寓意 寄托情感; (2)形式美法则的体现: 对称、对比;曲直线的对比、线和面的对比形成的秩序美、灵动。 重复、渐变(形式美感); 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3)教师示范:画风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老师选择美丽的龙鳞图案来装饰我的风筝,用形状和色彩的渐变,希望龙的文化代代相传,把它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在中国的上空,在世界的上空腾飞了!)
4.画风筝: 作业要求: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到风筝上吧! (1)学生交流一下制作的构思; (2)学生分小组进行作业。
5.评讲学生作品:(展评)
生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6.小结 美,是属于大自然的!就让我们带上载着我们美好梦想和愿望的风筝,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去放飞我们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