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29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双百”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呢?
(1)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阶级斗争的紧张气氛有所缓解,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建设道路,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2)从国际形势看,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震动,促使中国人加快对寻找中国式道路的探索,逐渐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
(1)国内背景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2)国际背景
(1)国内背景
(3)直接原因是某些学术问题上的争论:①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学派之争;②关于中国史学分期的争论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怎样提出的?
(1)1951年,文艺界在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上出现了争论,毛泽东为此而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1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1953年,毛泽东就中国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1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1953年,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
(3)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1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1953年,毛泽东就中国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
(3)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3、“双百”方针的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题材、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不同理论的观点可以自由争论,鼓励通过争鸣和反复实践来解决学术上的是非问题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4、“双百”方针的意义
“双百”方针是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5、贯彻“双百”方针取得的成就
(1)文学艺术方面
贯彻“双百”方针取得哪些成就?
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逐渐走上正确革命道路
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反抗斗争的壮丽画卷
《茶馆》剧照
《蔡文姬》剧照
《中华儿女》海报
《赵一曼》海报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5、贯彻“双百”方针取得的成就
(1)文学艺术方面
(2)学术方面
二、遭遇曲折
1、在反右派斗争中遭受的曲折
(1)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这种政治批判扩展到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术领域,把许多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学术观点当作错误的政治主张,戴上“反党”的政治帽子。
二、遭遇曲折
1、在反右派斗争中遭受的曲折
(1)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
(2)一些学有专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仅仅针对国家某些领域的不足进行了“争鸣”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压抑
马寅初受到批判即是一个典型例子
马寅初出狱后在重庆歌乐山寓所
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马寅初,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
1949年中国人口5.5亿,解放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说:“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他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1959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
结果,我国原本已经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而变得更巨大、更沉重。有人总结说,“批了马(寅初)一个,多生几亿人!”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应当从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只有当我们从“批马及其后果”中,深刻意识到“不同声音”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并从制度上确保“不同声音”存在的权利,那时,才可以说这场历史冤案有了“公正的终审”。
二、遭遇曲折
2、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错误
二、遭遇曲折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1)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肆意篡改和歪曲
二、遭遇曲折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1)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肆意篡改和歪曲
(2)“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
京剧: 《红灯记》
《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
《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二、遭遇曲折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1)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2)“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
(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二、遭遇曲折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1)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2)“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
(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4)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了巨大冲击,呈现一片萧条的局面
二、遭遇曲折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2)“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
(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4)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了巨大冲击
(5)大批学术界、文艺界知名人士被批判,受到残酷批斗,甚至被迫害致死
老舍、吴晗、傅雷被迫害致死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1.邓拓 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 李 达 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3.范长江 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 4.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 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 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7.田家英 毛泽东秘书 1966.5.23 在毛泽东书房走廊上吊死亡 8.张宗燧 物理学家、1969清队时因对毛的物质无限可分有异议,被迫害。北京中关村中科院宿舍中上吊身亡 9.熊十力 国画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10.顾圣婴 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二、遭遇曲折
4、遭遇挫折的原因
为什么“双百”方针会遭到挫折?
(1)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3)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4)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1、恢复“双百”方针
(1)《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文章
“双百”方针是如何恢复的?
(2)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邓小平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2、科学文化事业重新迸发蓬勃生机
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蓬勃生机,表现在哪里?
(1)文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2、科学文化事业重新迸发蓬勃生机
(1)文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2)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3)恢复一些被撤销的学科,并发展了一些新学科。
四、“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贯彻“双百”方针,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明确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文革”后
2、下列关于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
B、邓小平作了重要报告
C、大会要求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人服务的方向
D、大会要求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
课堂练习
3、“三下乡”活动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4、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
A、《白毛女》 B、《武则天》
C、《红色娘子军》 D、《沙家浜》
5、下列人物中既在话剧创作方面贡献突出,又属于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历史学家的是
A、老舍 B、田汉
C、郭沫若 D、秦牧
6、反映农村艰难创业和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是
A、《创业史》
B、《红旗谱》
C、《中华儿女》
D、《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7、1957年以来,“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是
①“左”倾的错误发展的结果
②右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③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在文艺上的反映
④学术领域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倾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新时期理论界能够提出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见解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了冤假错案
B、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
C、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的待遇大大提高
D、进行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价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
“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为繁荣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需要而作出的、符合科学与文化发展规律的伟大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尤其是文化建设理论的一大贡献和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同时会遭受一些挫折。
在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东西方文化论争充满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大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
在经历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后,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之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对之给予的不断完善,事实证明“双百”方针是正确的。正确地贯彻和执行“双百”方针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今后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