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做家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体验乘法口诀的编制道理和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一起编制了5的乘法口诀,你能利用5的乘法口诀算一算这几个算式的得数吗?6×5 5×7 5×2(要求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乘法口诀里较小的乘数写在前面,后一句的得数比前一句的得数多5
师:看来5的乘法口诀大家已经会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新的乘法口诀。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
评价: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呀!
师:小明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小明就主动地帮爸爸妈妈干起了家务活,你们看(老师指着大屏幕,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那一双筷子有几根呢?(2根)所以一双筷子有2根,两双筷子有(4根),三双筷子有(6根)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生:能。
2.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
我们就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吧。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请你边摆边说:一双筷是1个2,有两根;2双筷子是2个2 有4根;又加一个2,是3个2,有6根……。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摆一摆,说一说,再把表格补充完整。
3.写乘法算式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同桌汇报。老师板书:1×2=2。)
师: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汇报。老师板书:2×2=4。)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能)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可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厉害呀!这么难的乘法口诀这么快就记住了,张老师都要很用心地记才能记住呢,你真的记住了吗?
那老师准备了一些闯关游戏,想考考你们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想接受挑战的小朋友一会儿就高高地举起你的小手哦!
1、写一写,说一说
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这几句乘法口诀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 2.建房子
师:看来第一关根本难不倒我们班的小朋友,那进入第二关吧。砖瓦匠皮皮用的砖上写了很多的乘法算式,你能帮他把这些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吗?
3.解决问题
我们顺利的帮皮皮解决了他的难题,接下来进入第三关 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张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