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单元
单元内容:测量
单元目标: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3、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关于测量的知识,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基础。测量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领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常见物有不同的尺寸,但是仅仅只能用他们比较直观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而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方法,更不会运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课时分配:
内 容
课时数
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1
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
1
练习四
1
第 一 课时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 题
教室有多长
课 型
新授
案 序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巧算善解,激活思维
19-3+30= 12+49-14= 15+52-5= 18-6-6=
24-8-8= 27-9-9= 9×9= 8×6=
二、目标定向,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
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
三、主动探索,顺学而导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49页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师生总结
四、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数学课本第50页第1、2、4题。
2、全班交流解题结果,教师及时指导。
五、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练习设计: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度。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测量工具:尺子、书本、
回形针、脚等。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 题
课桌有多长
课 型
新授
案 序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尺子
学生准备:尺子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巧算善解,激活思维
2×4= 4×6= 5×8= 6×9= 7×2=
8×5= 5×5= 5+5= 7+7= 2+4=
二、目标定向,引发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51页第一幅图。
师:为什么同样长度的课桌,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学生思考,汇报。
三、主动探索,顺学而导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
生交流汇报。
四、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哦。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五、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附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厘米 cm 一个手指宽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时 《1米有多长 》教学设计
课 题
1米有多长
课 型
新授
案 序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米尺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巧算善解,激活思维
4+4+4=4×( ) 5+5+5+5=( )×( )
8×3=( )+( )+( ) 6×7=7×( )
二、目标定向,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三、主动探索,顺学而导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注
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四、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五、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
了课桌的长度大约有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练习设计:教材54、55页
附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第 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设计
课 题
练习一
课 型
练习
案 序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巧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生举例,师评价。
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
师:看下面的物体,比1米长的画“√”,比1米短的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第4题。学生判断,说理由。
教师讲解: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就应该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行判断区分,才能选出合适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在的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教材56、57页
板书设计:
练习一
长度单位 1厘米 1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