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第八单元第二课第一节
课题
一共有多少天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知识
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编制7的乘法口诀。
2.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生活,谈话导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圈一圈、列式计算、编口诀、记口诀)——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整理归纳,总结提升。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板书(场地)设计 第二课第一节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8×7=56 七八五十六
9×7=63 七九六十三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妖怪。可不管哪一次遇到困难,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勇敢地和妖怪搏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一、结合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你身边有什么高兴的事将要发生吗?说来听听?
学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高兴的事大家都盼望着它们早点到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播放课件中,小朋友的话。)
从小朋友的谈话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9个星期有多少天?)
师: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老师从中选了一些制作了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同学们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谁来给大家讲讲表格的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呢?
生:第一行表示有几个星期,第二行表示共有几天。
师:解释的真清楚。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呢?
生:一星期有7天。
师:对。那你知道2个星期有几天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有14天,因为7+7=14(2×7=14或口诀二七十四)。
师:3个星期有几天呢?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有21天,因为7+7+7=21(3×7=21或14+7或口诀三七二十一)。
师:你能接着算下去吗?请把你算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学生汇报填写结果)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圈一圈,说一说,列式计算。
1.为了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老师在点子图上用了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看明白吗?
先圈了1个7,有多少个点子?如何列式?
生:1×7=7 7×1=7
又圈了2个7,一共有多少个点子?如何列式?
生:2×7=14 7×2=14
接着又圈了3个7,一共有多少个点子?如何列式?
生:3×7=21 7×3=21
……
师生一起动手圈一圈,列算式集体交流。
(二)编口诀。
1.根据我们填写的表格,圈的点子图,列的算式,你能自己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好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把口诀编出来的?
4.看看哪些口诀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几句是新口诀?
前六句我们都已经学过了,只有后三句是今天刚学的。
5.师小结:看来我们只需要记住后三句就行了。
6.全班齐读口诀。
同桌互读口诀。
(三)记口诀。
1.要想快速地准确地记住这些口诀,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讨论总结方法。
2.师小结:同学们都是用心地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可是淘气遇到难题了,他再计算7×8时,忘记口诀了。但淘气也有自己的妙招,(出示课件)你能看懂淘气是怎么想的吗?
3.想一想,填一填,再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4.集体交流。
生:7×8他分开算了,先算了7×6,又算了7×2.
生:7×8表示8个7相加,我们可以把它想成先算6个7,再加上2个7。
师追问:如果抛开这个图,这个算式还可以怎么填?
7×8=? 淘气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填一填。
三、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1.对口诀游戏。
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来玩一下7的对口令游戏。
2.转盘游戏,记忆7的口诀。
3.口诀练习
(1)口算接力。
(2)看口诀说算式。
4.利用7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同学们,7是个神奇的数字,生活中很多事物与7有关,请欣赏。
6.你知道吗?
四、整理归纳,总结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收获。
师总结:今天这节数学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不仅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而且还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大,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文学作品和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个流程上来看,还算顺畅,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1.知识讲解太多太细致加大了课堂容量,没有时间进行练习。 2.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有待提高的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可能是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交流讨论时,积极性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的练习,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
3.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在问孩子是怎么记口诀这一问题时,孩子都动脑去向各自的方法。另外在学习到难点的时候,7×8=7×( )+7×( )时,当给学生出示出课本上的数线图时,孩子反到不太明白,在讲解时不够细致。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