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周长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周长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18:5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桥东区卫华小学 常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边线” 、 “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边线”一词的含义,知道任何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本课的重难点是同时解决的,即在攻克难点的同时,强化重点,使重难点同步。)
教学过程:
一、认识边线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每天早晨锻炼身体吗?老师每天都要到小区的一个公园去散步,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散步的?
生可能说:老师延着公园的边走了一圈。
师:刚才你们说的公园的“边”在数学里边,我们叫它“边线”而走了一圈就是走了一周。也就是说,老师绕着公园的边线走了一周。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我是怎么散步的?
生:老师绕着公园的边线走了一周。
指边线
师:谁能上来指出公园的边线在哪里?
生:有可能按照老师走的路线一样。
师:XX指出了公园的边线,谁和他指的不一样。
生可能指的方向不一样
师:他们两个指的有什么不同?
生:方向不同
师:虽然他们指的方向不同,但是他们都指出了公园的边线。
指树叶的边线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公园的边线,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片漂亮的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边线吗?
找学生上来,分别指出树叶的边线
(师:其他同学也可以和他一起动手指一指)
在指最后一片树叶的时候,请同学仔细观察
师:谁和他指的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指的有什么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
师:老师也来指一指,仔细看对不对?(留下缺口)为什么不对?
总结:看来在指边线的时候,起点不一样没关系,方向不一样也没关系,只要从起点又回到起点,首尾相接,不留缺口,这就是树叶的边线。
指物体表面的边线
师:不只树叶有边线,很多物体表面也有边线。比如我能找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谁来指一指(找生上来面对大家)
师: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边线?
生:铅笔盒面的边线;光盘面的边线……
总结:不仅物体表面(板书)有边线,平面图形(板书)也有边线,在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的平面图形,请你选择一个平面图形,把他的边线找出来,指给你的同桌听
找生汇报:我找的是 的边线(在展台上进行展示)
组合图形的边线
师:我们刚刚找到了平面图形的边线,看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找到这座小房子的边线吗?
找生上来,师:你们认为对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出质疑,师:你们为什么不指里边?
生:因为边线是指围成这个图形的外轮廓
认识周长
计算公园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学会找边线了,实际上边线是有长度的,再来看我们的公园,现在老师出示一组数据,你能计算出公园边线的长度吗?
20+60+40+90=210(m)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我使用凑整法
师总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要想一想,有没有合适的算法更快更准确的找到答案。
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公园边线的长度是多少米?(210米板书)公园边线的长度(板书)叫做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我们刚刚计算出来的公园周长是210m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认识周长(板书)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边线的长度叫做它们的周长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0+30+40=100(cm) 40+50+30+30=150(cm)
三角形的周长是100cm 梯形的周长是`150cm
三、测量周长
1、师:刚才我们两个图形已经给了边线的长度,所以我们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那如果我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该怎么办呢(测量)
提要求
两个合作,挑选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的一面,测了它们边线的长度把数据记录到作业纸上,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汇报:①测量什么 ②怎样测量的 ③计算出周长
2、如果测量光盘的周长
①为什么用皮尺而没有用直尺
②如果只有毛线和直尺,怎样能测量光盘的周长?
测量正方形
为什么只测一条边?
③测量数学书封面
为什么只测两条边长和宽(对边相等)?
3、周长的应用
师:我们测量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其实周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要给这个照片用木条做一个相框,那么需要多长的木条呢?实际是求什么?
比如作裤子,不仅知道裤长,还要知道我们的腰围
猜一猜: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cm
量一量:注意不要太松,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做帽子需要测量头围
同桌合作 测量一下自己的腰围和头围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那你对周长有哪些认识呢?
周长概念 应周周长 测量周长
希望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帮你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