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的形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拟人的形象》是本学期比较重要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在全书的内容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抓住孩子们热爱这些拟人形象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欣赏拟人化的动画形象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的动画造型,运用拟人的手法设计一个动画形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拟人化的形象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形象,也画过拟人方面的画,但是没有把这样的画定义为拟人的画。有可能会出现设计的形象不生动、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我的思考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学生设计的卡通形象单调,设计思路有局限。2、学生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不巧妙,于现实生活中的用品形象缺乏联系。可以采取的办法:1、教师提供较为充足的资源供学生借鉴,通过学生相互借鉴,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其创作能力。2、借助多媒体展示形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外形特征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卡通片中各类拟人化的形象,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表现物体。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把日常物品、动、植物等画出来后添加五官、手脚及衣服,掌握拟人化的绘画方法。
重点:拟人化表现手法的掌握。
难点: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教具:一段剪辑的卡通片录像、一些范图和手工作品,彩笔,纸张
学具:自己熟悉、喜爱的卡通片形象粘纸或图片;彩笔或记号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2个玩具,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位客人,他们是谁?
学生回答(《海绵宝宝》中的海绵宝宝和太大星
放一段录像〈〈海绵宝宝〉〉,
问:在动画片里有出现了哪些卡通形象?(有太大星,海绵宝宝,章鱼哥,蟹老板,鱼等)
问:影片中的鱼,海绵宝宝,太大星,章鱼哥,蟹老板的形象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可出示几张对比的图片)
3、学生讨论,回答:他们的头部象人的脸,比如海绵宝宝,海星,螃蟹没有表情,他们有表情,海星,鱼,没有眉毛,给它们添加了眉毛,来表现它们的心情……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拟人的形象〉〉
新授
问:什么是拟人呢?谁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拟人句来说说呢?
(小树在向我招手,花儿向我微笑等)
出示图片(动物,蔬菜,昆虫的拟人形象)
要求;(1)各个形象有什么最大的特征。
(2)他们怎样变的像人一样的。
2、 学生交流:每组选一个卡通形象进行介绍
3、 教师小结
(1)拟人的卡通形象:动物、植物、用品,昆虫
(2)拟人化的手段:添加五官:植物、用品
添加表情
添加衣服:动物
添加手脚:植物、用品
4、 学生尝试练习
(1) 出示几种动物、植物或用品,每组选择一个创作拟人化的卡通形象。
(2) 每组选出最漂亮的一个进行全班交流。
5、 教师点评,讲解
6、 示范绘画
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的五官,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进行拟人化。
7、 欣赏范画,讲解细部。
三、学生创作
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2、 每人根据格式分配角色创作一个卡通形象。
3、 学生练习,创作。
四、作品展示
1、 小组展示故事。
2、 选出最佳创作奖与最佳卡通形象奖。
(五)、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认为大家完成的非常好,同学们设计的作品都很精彩,同学们很具有设计的才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一定会出现非常优秀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