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色彩与生活
科 目
美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提供者
课 时
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1、面向学生:中学
2、课时:1
3、学科:美术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中的内容。
(2)、收集生活色彩实例,围巾、色卡等。
(3)、利用百度引擎,搜索生活中的美丽色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掌握色彩搭配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大量生活实例,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出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体验生活当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色彩现象受色彩规律的制约。
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色彩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四、环境资源
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互联网、音响),多媒体控制软件。
资源:PPT课件(文字、音乐、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练习,利用网络搜索图片、查找知识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教学流程
一、彩虹导入
出示彩虹和美食的图片
提问:看完这些大自然中的图片,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画面通过色彩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绽放,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进而导入本课——生活中处处充满色彩。)
在上课前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触摸色彩
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的颜色曾让自己感动过?
探索色彩
1、回顾旧知识
三原色:红、黄、蓝。
借助自制色卡的拼摆,使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色彩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之为亮度、深浅程度。
纯度:色彩的鲜、灰程度,也称之鲜度、彩度、色彩饱和度。
学生活动:小游戏——明度阶梯排序。
3、色彩搭配
(1)同类色搭配
同一色相的色彩明度进行变化,形成不同的明暗层次。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舒展亲和、心情平静之感。
(2)类似色搭配
相近色彩搭配在一起,色相、明度相差较小,给人以柔和、亲近之感。
(3)对比色搭配
色相、冷暖相差较大,给人强烈、鲜明、活泼、跳跃的感觉。
学生活动:结合色彩搭配方法,对以下三套服装的色彩进行分析。
结合图例分析总结色彩搭配规律: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4、色性
色彩的冷暖。
5、知识应用
(学生活动)
活动1:为藏族朋友的围巾配色。(对比色搭配,能显示出藏族朋友开朗、热情、好客的特点。)
活动2:根据对本班同学的认识和了解,为班级小模特选择适当色彩的围巾进行搭配。
6、讨论实践
(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马路环卫工人常穿哪种颜色的服装?
(2)狂躁病人与抑郁病人房间的色彩应一样吗?为什么?
(3)儿童乐园常用哪类颜色?为什么?图书馆呢?
(4)冬天适合搭配哪种类型的服装?夏天呢?
(学生分小组上网搜索答案,并进行讨论、归总。)
四、创造色彩
(学生练习,两组题目任选其一。)
1、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展示服装造型的基础上,用丰富的色彩,让它变得更加美观。
2、设计一套别致的围巾。在款式美的基础上,借助色彩,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钢琴曲《童年》等音乐。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涂鸦。
五、点评色彩
请小组推荐优秀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说明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点评。这一环节使重难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触摸色彩、探索色彩、创造色彩、点评色彩。在教学方法上形成欣赏——分析——互动——交流——反馈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课程时间分配不恰当,练习时间稍显短。应调整时间,并在学生练习时对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及时引导,以确保更好的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