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雨花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雨花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5 18:5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花石》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烈士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本节课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能自信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雨花石》学习革命先辈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学习歌曲《雨花石》,了解歌曲中倚音的应用,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雨花石》,把握好相似乐句、倚音、休止符的演唱与运用。以情感为线,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四、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师生问好
2/4
1 2 3 4│ 5 6 5│ 5 1 5│ 5 1 5│ 5 1 5 4 │3 2 │1—‖
同学们 你们好 老师 好 老师 好 老师您好 您 好
【设计意图】:用音乐的形式进行师生问好,让学生知道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更加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
2、发声练习
2/4
3 2 │1 3 │2 1‖(从中央c到小字2组的e半音阶上、下行)
u u
【设计意图】:五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通过连音的发声练习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也为歌曲中连线的学习埋好伏笔。半音阶的上、下行练习学生的音准,渗透移调的理念。
(二)、新课教学
1、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雨花台图片同时播放《雨花石》歌曲的伴奏)
(1)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进行一次红色之旅,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是:南京雨花台。南京雨花台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而建立的,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新中国诞生之前,数以万计的革命者、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学生被反动派杀害于雨花台,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革命人民的鲜血,革命志士用鲜血铺出一条走上光明的道路。雨花台的地底下蕴藏着无数有神气光彩的小石头,称为“雨花石”。雨花石形态各异,晶莹剔透!它们虽然不是红的,但人们始终认为雨花石是因为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才变得可爱、美丽,很多人珍藏它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雨花石”身上到底有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这里有首歌曲就是写雨花石的,请你听听雨花石身上都有哪些精神,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聆听后汇报感受)。
生1:我听完这首歌曲觉得雨花石就是革命烈士的象征。
生2:雨花石身上有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
(3)师小结:是呀,革命志士的生命就好比一颗小小的雨花石,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为他人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对雨花台和雨花石的介绍及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的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欲望,为歌曲学习打下基础。
2、歌曲学习。
(1)师:请同学们再次来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
(放歌曲范唱)
生:在歌曲的第一行的第四小节和第三行的第二小节我找到了倚音。
(2)师:像这样小音符依靠在大音符旁的就叫倚音。老师用琴来弹弹这句旋律,请你仔细聆听哪一遍是有倚音的,哪一遍是没有倚音的。(教师弹琴,学生听辨,如学生一遍听辨不出来可多弹几遍。)
(3)师:这一次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哼鸣模唱,说一说加了倚音和不加倚音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师弹琴,学生用哼鸣模唱)
生1:我觉得加上倚音听起来好听,而不加倚音旋律听起来比较平淡。
生2:没有加倚音的感觉比较平淡。
……
(4)师归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在音乐中起装饰作用,目的是让旋律更优美、动听。那么接下来就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吧这句唱一唱。注意倚音的唱法。(学生跟琴学唱)
(5)师:在音乐中你还找到了哪些音乐记号呢?
生:在歌曲中我发现了连音线和圆滑线。
(6)师:那谁能说一说同样是连线他们的区别在哪呢?
生:音高相同用连线连起来的这条连线叫连音线,音高不相同用连线连起来的这条连线叫圆滑线。
(7)师:那我们怎么来演唱呢?
生:有连音线的要把音符的时值连起来唱,比如最后四小节的1要唱够两拍半,结尾的3要唱够四拍。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的圆润连贯。
(8)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来试着唱一唱最后四小节,注意时值和声音的连贯。(师弹琴,学生学唱最后一句)
(9)师:歌曲中还出现了些什么记号?
生:这首歌曲中还有一些这样的标记Ⅰ、Ⅱ、Ⅲ、Ⅳ。这是什么意思呢?
(10)师:同学们真是火眼晶晶,Ⅰ、Ⅱ、Ⅲ、Ⅳ这些是罗马数字表示1、2、3、4的意思,放在这里是告诉你这首歌曲共有4个乐句组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倚音、连线、乐句标记,并通过对比聆听、对比演唱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之前,解决并关注音乐记号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奠定基础。
3、学唱歌曲
(1)师:接下来请同学跟着范唱不出声来对口型。
(学生听范唱对口型。)
(2)师:请你再次小声跟范唱学习歌曲。
(学生跟范唱小声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学唱歌曲时采用对口型演唱、小声跟唱让学生注意聆听范唱的声音、音准。帮助学生准确的学唱歌曲,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4、歌曲情感分析。
(1)师:听到同学们这优美的歌声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你们想听吗?听老师唱歌你们可要动脑筋思考一个问题哦!听完以后要告诉我你认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有感情的跟伴奏范唱。)
生1:我认为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二乐句为第一部分,三、四乐句为第二部分。
生2:第一部分情绪是优美、深情的,第二部分情绪比第一部分情绪要激动一些。
(2)师:两部分情绪的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说不出来时,教师可以范唱两部分的个别乐句进行启发、引导。)
生:第一部分表达了革命烈士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第二部分表达了对革命烈士,为了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甘为人梯的精神由衷的赞美之情,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3)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就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来跟伴奏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吧。(放范唱,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歌曲旋律分析。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歌曲接龙的游戏,请你和我来接唱歌曲的一二乐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接唱一、二乐句。)
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旋律基本相似。
(2)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请你看大屏幕最后一句结束音落在了那个音上?
生:落在了3这个音。
(4)师:落在了3音上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我将它改在1音上有什么不一样?(师用琴分别将结束音落在3音和1音上让学生进行听辨。)
生1:落在3音上感觉这首歌还没有唱完。
生2:我觉得落在3音上比落在1音上好听。
生3:用3结束象征着我们会沿着革命先烈创造的光明大道继续走下去。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歌曲旋律,这是解决本节课重难点之二,探索音乐中隐性的内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将学生学习的情绪推向高潮,能够真正的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内涵。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师小结: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忘记革命先辈的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最后,让我们在《雨花石》嘹亮歌声中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红色之旅”吧!
(学生跟伴奏再次完整有感情演唱歌曲。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
教学思考:高效课堂要求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宗旨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去寻找美和感受美,建立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本节课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预设,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还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解决努力使课堂变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