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引子加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第二部分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加快,力度增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最后,乐曲在第一部分第二主题变化再现中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设计意图:
(一)关于选材的思考
1.“关注并亲近民族音乐文化”理念代表着尹特一向的理念宗旨。民族即世界是笔者的认识。
2.在学生满耳充斥西洋交响乐:键盘、管弦、打击等津津乐道今天,返璞归真—我们为何不能深入了解民族“交响乐队”: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乐。这是教材中选择民族管弦乐欣赏这一课的初衷。
(二)关于学生学习过程引导的思考
1.音乐学习过程应该是孩子体验过程。关键词是“轻松、愉悦、略带挑战”,是一个学生从直接体验到表现代替从语言到语言被体验的过程。
2.音乐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感受音乐要素、主动运用要素表现作品,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合作表现音乐意境的过程。
(三)关于学与教方法的思考
学生第一位要求我们翻转课堂,学为主旨教学为引导。本课始终围绕评价音乐课堂五个重要元素:美、活、情、新、创展开。
1. 美:音乐美、动作美、伴奏美、鼓声导入美、歌声美、律动美;
2. 活:(主要针对教学机智)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与学生的素质、氛围、密切相关,学生体验感受过程老师审时度势体现活;
3. 情:老师声情并茂教学学生主题旋律,有个别学唱困难老师将不厌其烦细心教学;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情感体验……
4. 新:某一环节特别新 欣赏 律动 情绪 速度。
5. 创:教师鼓声导入本身就是一种创。
另外,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不在于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因为这是音乐元素情感体验。这课的教学重点应始终围绕听辨各个主题。
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欣赏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教学目标】:
1﹒能感受速度、力度变化所带来的喜庆、热闹场景音乐形象。
2.能在笛子悠扬,云锣清脆的音色中感受水光潋滟、波光粼粼的音乐情感渲染。
3﹒能够听辨出各部分主题旋律,并学会哼唱。
4﹒知道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及民族管弦乐的四种分类。
【教学重点】欣赏民族管弦乐,准确听辨出各个主题。
【教学难点】听辨各个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部分: (0—2分04秒)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再现第一主题+锣鼓演奏(11分钟)
1﹒(教师鼓点)请同学们说说听了老师的鼓声心情。
2﹒认识鼓、引申出鼓带来情绪氛围---“喜”“庆”。
3﹒引子→提问:乐曲中你们听到了哪些乐器,除了打击乐器还了解哪些民族乐器(乐器分类:吹管乐器萧、笛、笙、唢呐等,此处重点突出笛;拉弦乐器有:京胡、板胡、二胡、革胡等;弹拨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月琴、阮、柳琴、筝、古琴等;打击乐器有: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
师:接下去我们学习第一段主题旋律(鼓点体验:
第一主题(49—58秒)切分节奏打三角地方鼓点)。
第二主题(59秒—1分12秒)教师演唱,学生哼唱(学生拍手结合)。
聆听第一部分: (0—2分04秒)
师:这段音乐情绪怎么样的?(欢快、热烈)
师:再次聆听,学生熟悉的旋律片段哼唱、动作体验。(分组:感受欢快、热烈氛围,并让学生了解各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鼓乐”片段,从打击乐入手,让学生发散思维,回忆已学过的民族乐器,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再归纳总结民族管弦乐四大分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各个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的位置。
(二)第二部分(2分05秒—3分51秒)(1分46秒)(6分钟)
2.初听。(播放音乐)
师:第二部分音乐情绪和第一主题相比,有什么变化?(优美、抒情)
在这段音乐中还出现了哪个音乐的再现?(第一主题)
师:用劳动的动作来展现音乐。优美旋律把我们带到金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园,让我们感受到劳动时的心情?(高兴的、喜悦的)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段的主题旋律师,并让学生展示的动作来表现劳动的心情(教师钢伴或笛子伴奏)。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悠闲、惬意,节奏拉宽让人感受到舒展优美的情绪)
师:让学生展示动作来体验劳动的心情(模拟劳动景象体验)(收割庄稼、擦汗、远眺:仿佛看到远处稻谷堆满,一派丰收景象。)
(三)第三部分(3分52秒—4分40秒)(48秒)(3分钟)
3.初听(播放音乐)
师:你能听出这段音乐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笛子、云锣)
出示笛子、云锣的图片和声音。
师:我们听一听笛子、云锣的音色是怎样的?(悠扬、清脆悦耳)
师:是啊!这清脆悦耳的音乐声,让我们想起了袅袅炊烟、牛羊成群、水库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色!(音色听辨体验:笛子、云锣等)。
(四)第四部分(4分41秒—6分23秒)(1分42秒)(3分钟)
4.初听(播放音乐)
再听音乐 旋律对比。
师:我们听到的旋律和主题几比较相像?,看看这段旋律和第一部分相比,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节奏更快了)
师:(再听音乐)在这优美的旋律后,乐曲出现了全曲的高潮。
师:你感受到什么场景?(庆丰收的热闹宏伟的场面)
师:是!这部分音乐一开始就用潮州锣鼓把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接着又出现其他乐器的对奏,一问一答,非常有意思,老师想和同学们也玩一个对奏的游戏,名字叫螺蛳结顶。谁愿意试试?
游戏——螺蛳结顶
(游戏体验:老师一条节奏,学生一条。速度加快。寻找上下对答你追我赶的快乐景象。上句对下句、句幅逐渐缩紧、你追我赶的旋律结构就叫螺蛳结顶。)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和哼唱各个主题旋律,让学生在聆听主题部分时能够准确判断,学生会在寻找过程中仔细聆听音乐,将被动的欣赏转化为主动的聆听。
三、听乐曲排顺序(7分钟)
师:我们听了几段不同的旋律?(4段)
师:现在我们再次聆听全曲,随着音乐的发展请用你们的手示意我这是音乐的第几部分?。(6:25)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排序更可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拓展(8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管弦乐分布位置,现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大类。请同学们根据视频伸出你们的双手模仿你们分配到的演奏乐器,我们共同演奏一曲《丰收锣鼓》(6:25)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视频徒手模仿表演,进一步加强对乐曲的熟悉度,而且进一步加深认识各种乐器在乐队中的位置。
五、小结(2分钟)
梳理整首乐曲的结构和民族管弦乐的四种分类。
【本课设计意图】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喜”是音乐的情绪和乐器;“庆”是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所以每个主题穿插学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