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乘雪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乘雪橇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5 19: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乘雪橇
个性化补充
教学
目标
聆听乐曲《乘雪橇》,带领广东的同学们从乐曲中体验乘雪橇的乐趣。
 
教学
重点
听辨乐曲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教学
难点
用图形来表示主题出现的变化。
教学
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




一、组织教学——《铃儿响叮当》律动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学生:《铃儿响叮当》。
教师:这首歌曲还用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学生:……
教师:王老师来告诉你们,这首歌曲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所以又叫《雪橇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滑过雪橇呢?(你们有没有见过雪橇呢?)
学生:……
教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雪橇呢?
学生:麋鹿拉雪橇、狗拉雪橇、马拉雪橇、小朋友自己滑的雪橇(雪爬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美国乐曲《乘雪橇》。请你听听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雪橇?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三、新课教学:
1、带着问题初听管弦乐《乘雪橇》,(仔细听,都有哪些特殊的声音?)
教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的片断。你都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
学生:铃铛声、马蹄声、马鞭声、马叫声
教师:那正确答案是——马拉雪橇。谁能来说一说坐在雪橇上的人们心情怎么样呢?
2、对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
《乘雪橇》是一首美国乐曲,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声、马鞭声、马蹄声、马叫声的衬托下,表现了人们兴高采烈、策马飞驰的情景。
3、用打击乐器和声势伴奏模仿马拉雪橇的情景
教师:你们想不想一起去体验一下马拉雪橇的乐趣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马蹄声: (双响筒弹舌模仿)
马鞭声: (拍手模仿)
铃铛声: (手铃模仿)
4、主题音乐赏析
⑴唱主题音乐
教师:同学们,马拉雪橇好玩吗?下面,老师再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种更好玩的雪橇。在玩之前,我们先来唱一唱这首乐曲的主题音乐。
A、先跟琴唱唱名(跟琴单音)
B、强调反复记号,完整演唱一遍。(跟录音伴奏)
C、跟图形谱唱唱名,用手势表现旋律进行方向
教师:这种更好玩的雪橇就是滑雪爬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雪橇一般是从什么位置向什么位置滑呢?
学生:从高处向低处滑。
教师: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主题音乐的旋律线,是不是这样的?旋律的进行方向是——从高到低的。请你们拿出右手,边唱边随旋律线来滑雪橇好吗?(用LA模唱)
D、老师教动作,边做边唱,无伴奏
教师:非常好!下面王老师就教你滑一滑雪爬犁吧。(老师教动作)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边唱边做一次吧!
⑵听辨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完整的聆听全曲,当主题音乐出现时就边做边唱,数一数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教师: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四次,那每次出现都是完全相同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四次主题音乐,听辨主题每次出现有那些变化?想像马车跟我们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⑶用力度记号和图形来表示主题
教师:老师是用马车来表示的,你能用力度记号来表示吗?王老师这有六种力度记号,分别是很弱、弱、中弱、中强、强和很强,你会怎样选择呢?
教师:我们发现,主题出现的前三次,力度是逐渐加强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记号来表示?是什么记号?(渐强记号)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表现马车向远方奔驰而去,力度逐渐减弱,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记号来表示?是什么记号?(渐弱记号)
教师:接下来,老师请你们发挥想象,用图形来表示好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6页,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
五、知识拓展:
教师:同学们画得都不错,今天我们欣赏的《乘雪橇》,是一首管弦乐合奏,谁能说说这首管弦乐跟我们以往欣赏过的管弦乐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轻松、有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么有趣的作品出自哪位作曲家之手呢?
学生:想!
教师:下面我就向你们隆重介绍美国作曲家——勒鲁瓦?安德森。他出生在1908年,如果活到今天的话,刚好100岁,所以我们要叫他安德森爷爷。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吧!(课件作曲家简介)接下来,我们就再去欣赏几首他的作品,请你听一听,想一想,乐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呢?
A、打字机 B、调皮的小闹钟 C、跳圆舞曲的小猫
六、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安德森爷爷写的作品有意思吧!我们今天时间有限,只听了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下,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还可到数字音乐图书库——库客网去欣赏。网址是:www.kuke.com。找到安德森管弦乐经典就可以欣赏他的作品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最后让我们驾着自己的雪橇,离开音乐教室吧!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