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1):2.2《水的运动》教案(5)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必修1):2.2《水的运动》教案(5)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2-12 19: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2.1 水的运动
第一课时 水循环
一、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
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四、教学方式:
动画演示法、探究式
五、教学流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导入:]教师播放课前所做《模拟水循环》的实验视频资料。提出问题: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动力从何而来? [归纳讲述: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问题: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句话的正误?动画演示1:海陆间循环的过程[小结:]此水循环类型称为海陆间循环动画演示2: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小结:]此水循环类型为海上内循环动画演示3:陆地内循环的过程[小结:]此水循环类型为内陆循环 思考学生观察,依次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回答: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水。学生观察,依次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回答:海洋蒸发—降水学生观察,依次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回答: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问题引领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地理现象
问题回放:《将进酒》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句话的正误? 思考、回答 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引导完成绘图展示、点评、归纳、总结绘图方法。 在《水循环》的空白图中绘制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学会绘制地理图表。
承转: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思考
展示图片:1、教材P47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图提问:水循环对哪些地理要素产生影响?有何意义?2、地球上四大圈层的相关图片教师讲解:水循环和其他圈层的关系[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调节全球水、热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回答 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开拓思维
承转:水循环对地理要素产生影响,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呢? 思考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分组组织学生探究,举例说明:人类能对水循环施加影响吗?能对哪一环节施加影响?利、弊?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 分组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进而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教师总结 反馈练习 诊断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的极少,不属于水资源
C.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如新
【解析】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水资源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两类,冰川属于静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被开采利用,短期内不易恢复,因此,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2.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冰川水 D.地下水
【解析】 冰川、地下水的更换交替周期分别为1600年和1400年,它属于静态水资源。湖泊水,既有属于动态水资源的湖泊淡水,更换交替周期10年左右;亦有属于静态水资源的内陆湖泊水,其循环周期约为20年。而河流水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
【答案】 A
3.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
A.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解析】 冰川在陆地水体中,发挥着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融水补给陆地其他水体的功能。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区域,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 C
4.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
A.互相补给 B.河水补给潜水
C.潜水补给河水 D.互不补给
【解析】 黄河下游地区因泥沙常年沉积,使河床高出沿岸地区而成为“地上河”,因河水水面比潜水水面高,因而是河水补给潜水。
【答案】 B
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解析】 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因而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 A
6.下列河流中,径流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
A.泰晤士河 B.亚马孙河 C.刚果河 D.黄河
【解析】 此题关键是了解各河所处的位置及气候特点。泰晤士河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马孙河和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径流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小;黄河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变化较大。
【答案】 D
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解析】 水资源虽然是可以循环更新,但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仍然是有限的,而且某些地区因过度开采和水污染,已造成水资源枯竭,因此应该节约使用水资源,陆地循环虽然数量比海陆间循环的多,但对于缺水的广大内流区域却是十分重要的。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对全球环境影响很大。
【答案】 B
8.属于陆地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夏汛 D.海水蒸发
【解析】 塔里木河的水,位于内流区域。只能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构建陆水循环。
【答案】 C
9.下列哪一环节不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
A.植物蒸腾 B.水汽输送 C.海洋蒸发 D.下渗
【解析】 此题考查了海陆间大循环的主要环节: 海洋水海洋上空
陆地上空地面海洋。对此学生要十分清楚。
【答案】 A
10.下列关于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
B.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C.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D.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解析】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应是在多雨期流量大,并不一定是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
【答案】 B
二、双项选择题
1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A.深层地下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水和淡水湖泊水 D.冰川水
【解析】 动态水资源更新快,利用后短期可恢复更新,因而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答案】 BC
12.有关陆地水的正确叙述是( )
A.在地球上淡水储量仅次于冰川的水体是河流水
B.潜水和承压水是按埋藏条件而分的
C.凡是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洪水期多在夏季
D.冰川水体储水量大是静态水资源
【解析】 本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陆地水的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等,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答题时要认真分析,仔细鉴别。
【答案】 BD
1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人工降雨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解析】 人与环境是新高中教材的主线。人类按照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如地表径流施加一些影响,修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水利工程及措施,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化害为利,进而从一个侧面理解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BC
1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体
【解析】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除了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外,还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答案】 AD
15.对我国各地区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 )
A.我国东部河流的年径流量,雨水补给占80%~90%
B.松花江源头是湖泊水补给
C.西北内陆的河流是冰川融水补给
D.西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是地下水补给
【解析】 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我国河流概况部分知识的巩固理解,又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加强,解答时要注重新旧联系。
【答案】 BC
三、综合题
16.读“水循环示意图”(图3—45),完成下列各题。
图3—45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将下列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填出。
A ,B ,C ,F ,G 。
(3)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并将其代号列出 。
(4)从图中分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
(5)图示各环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 (写字母名称)。
【解析】 此题全面涉及到水循环的环节、能量来源及意义,应结合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加以理解。
【答案】 (1)A↑ C← D↑
(2)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3)DCBFG (4)太阳辐射 (5)F
17.读图3—46,该图为一个在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测站在筑前、筑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读图并回答:
图3—46
(1)这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理由是 。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解析】 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与径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流量过程曲线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8月和9、10月,而该区降水量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7月和9、10月。降水量的高峰期与流量高峰期相对应,可以判定:该河径流水源补给形式以降水为主。而修建水电站必须修建水库以拦洪蓄水,以改变径流的时间分配不均,这样可变洪水为稳定的径流。从流量过程线看,曲线①流量变化较小且平稳,所以①曲线为筑坝之后测得的。
【答案】 (1)雨水 雨量的多少与流量变化基本一致 (2)①线;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
18.请阅读下面两个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现象有无因果关系,并就此总结一条减轻水患的经验。
(1)素有“千湖之省”称号的湖北省,在围湖造田中,使大量的通江湖泊干涸。洞庭湖经历了自唐宋至建国以来的长期围垦,湖泊面积由40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现在的2600多平方千米。
(2)长江流域水患威胁日益严重,1998年7、8月间,湖北省会武汉市频频告急。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把材料所示问题——围垦——水患威胁日趋严重与课本知识点——河流水与湖泊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联系起来。
【答案】 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长江水与通江湖泊水可以相互补给、相互调节。大量通江湖泊围垦、湖泊容水量大减,当汛期来临,湖泊对洪水的分流、调蓄作用大大减弱,水患加剧。
措施:禁止围湖造田,并逐步实现退耕还湖,不断扩大湖泊面积。(不必拘泥,只要有道理,答出要点即可)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
第二课时
洋流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2、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学重点:
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式:
启发讲授式为主,辅之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流程:
课程标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指导阅读课本第49页“失而复得的旅游鞋”提问:旅游鞋为什么失而复得? 阅读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海水的运动——洋流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讲授新课:解释洋流概念 落实课本47页洋流概念 落实概念
指导读图:课本48页图2.2世界洋流分布图读图名、图例认识寒流、暖流分组,提出任务: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说图名、图例根据洋流流向判断寒流、暖流小组活动:分三组,观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并在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上完成该大洋的洋流运动示意图,归纳分布规律。 学会阅读地理分布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提问: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联系旧知。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读图:课本48页图2-2-5, 读图,建立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的认识 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承转:洋流不仅可以让旅游鞋“失而复得”,还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航海、污染物扩散等产生影响。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叠加“秘鲁荒漠景观”“摩尔曼斯克港景观”图 读图分析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指导读图:课本48页图2-2-8,图2-2-9,世界洋流分布图 读图思考渔场分布和洋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提供资料:哥伦布两次航海航线及所用时间提问:为什么两次航行所用时间不同? 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看图2-2-7提问:韩国油轮在此破损泄漏石油,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
12
巩固练习
夯基达标
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1—3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解析:海陆间循环包括海上蒸发、水汽输送、陆上降水和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答案:A
2.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a B.b C.c D.d
解析:目前人类对水循环施加的影响,只局限在对径流的改变,对其他环节的影响微乎其微。
答案:D
3.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 )
①江淮地区的梅雨②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袭击③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④南海海域出现大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各个基本类型的概念。这类题要注意分清各种地理现象发生的区域,熟悉各个环节,理清水的来源去脉,这样有助于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题中①②为外流区域,③为内流区域,④为海洋不是陆地,根据三种水循环概念,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
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4—5题。
4.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间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解析:水体按空间可分为大气水、生物水、地下水等。故水循环能将四大圈层相互联系起来。
答案:B
5.下列地区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南极大陆 B.长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北非撒哈拉沙漠
解析:地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蒸发旺盛,对流作用强烈,水循环活跃。
答案:C
6.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 B.动能
C.水的“三相”变化 D.日、月对地球的引力
解析:主要考查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要理解海陆间循环得以完成的几个环节的能量来源:①蒸发和水汽输送环节,其能量是来自太阳辐射能;②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其能量主要是来自重力能。
答案:A
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C.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上内循环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能转化
解析:主要考查水循环的领域、意义等,从而理解水循环是一个统一运动的系统。从水循环的领域和意义来分析,水循环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从各领域的水量而言,尽管海上内循环环节少,下垫面单一,但它源于海洋,数量非常巨大,A项错;外流区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上内循环,B项错;通过水循环的运动,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D项错。
答案:C
8.能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下渗
解析: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海上内循环的水到不了陆地,陆地内循环的水来自陆地又回到陆地,两者都不能使陆地水体得到补充;联系海洋和陆地的海陆间循环可以通过水汽输送补充陆地水体。
答案:C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诏令郑和与副使土景弘第一次出使西洋,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渡海至福建,又从福州五虎门扬帆起航。沿图中③线到达东南亚、南亚各地。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半个多世纪。读图和材料完成9—10题。
9.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
A.第一次航程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解析:考查我国季风气候特征、近海洋流及大西洋上洋流的分布。第9题,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海上航行顺风顺洋流是最佳选择,我国冬季东部沿海吹西北风,南部沿海及东南亚吹东北风。此时近海区又有南下的寒流,所以冬季是最佳航行季节。第10题,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图中①航线主要有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并且处于西风带,是逆风逆洋流,用时间较长,图中②航线主要有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又处于东北信风带,顺风顺洋流,航行时间大大缩短。
答案:9.D 10.D
11.以下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B.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南纬40°附近形成西风漂流
D.北印度洋因海区狭小,没有洋流
解析:本题主要目的是熟悉掌握洋流分布规律。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印度洋海区虽然面积较小,但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季风洋流。
答案:C
12.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度海区,按顺时针流动,该洋流是( )
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考查方式是以四个先决条件加以界定,这样不仅加大了试题的容量,而且增加了试题的迷惑度。位于东半球的大陆有亚、欧、非和澳大利亚,这四个大陆除欧洲外,其他都临大陆东侧的海域。
答案:A
13.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盛行的洋流是( )
A.秘鲁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季风环流 D.西风漂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从成因上分析,南纬40°海域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风,又没有陆地阻挡,形成西风漂流。
答案:D
14.甲、乙两幅图分别表示两支洋流的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南半球暖流 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 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解析:从表面水温的分布来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来判定寒、暖流;最后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来辨别是中、高纬度海域还是中、低纬度海域,从而判断出是在大陆东岸还是西岸。
答案:C
下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完成15—16题。
15.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 )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①②都是暖流
解析:本题图中两条20 ℃等温线之间省略了赤道,思考时若能补上赤道,再运用辅助线法不难解答。
答案:C
16.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则②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涝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解析:若东南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则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智利多暴雨,渔业受损,太平洋西岸则干旱。
答案:B
17.右图中①处可能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
解析:由图中可知此渔场位于北半球大陆的西侧海域,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为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水交汇而形成的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东侧海域,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而形成;纽芬兰渔场位于北半球北美大陆的东侧海域,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南美大陆西侧海域,由秘鲁寒流所形成。
答案:A
18.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其东部为( )
A.暖流 B.寒流 C.风海流 D.密度流
解析:根据洋流分布的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东寒西暖。
答案: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F表示此地的盛行风,L是流经此区域的洋流。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区域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0.关于洋流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向东流,是东北季风作用
B.夏季向东流,是西南季风作用
C.全年向西流,是东北信风作用
D.全年向东流,是东北信风作用
解析: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图示海域是北印度洋,北印度洋属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
答案:19.C 20.B
21.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赤道暖流
C.千岛寒流 D.季风洋流
解析:洋流可以扩大海域的污染范围。北太平洋暖流在中纬地区由太平洋西岸流向太平洋东岸。
答案:A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原因的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23.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解析:本组题通过分析城市洪水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池塘、河道的填埋、排水设施不完善,使城市排水不畅,而地表水下渗减少会使地表径流加大,这些都是发生洪水的原因。第23题,暴雨具有短时间降水量大的特点,而城市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雨水下渗,综合分析选A项。
答案:22.D 23.A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各洋流的运动方向。
(2)写出下列各洋流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H_________。
(3)E处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名称是_________,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_________,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海域轮廓特征判断,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大西洋的洋流分布,根据分布规律可知,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渔场,但秘鲁渔场是由于海水补偿上升而形成的。洋流能加速近海污染物的净化,但也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
答案:(1)略
(2)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
(3)秘鲁渔场海水上泛,把海洋底部营养盐带到海面,使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形成渔场
(4)可加速稀释石油对海域的污染,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扩大污染范围
25.如图所示,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舰队的航行路线。(图中B表示夏威夷群岛)日本海军选择了M路线,而没有选择N路线,那么针对M路线,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海军选择了M路线,而没有选择N路线,那么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
①这条航线的航程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季该航线上空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条航线对舰队航速的作用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航海上人们多选择信风带,而很少选择西风带,其主要考虑。
解析:地球是一个球体,球面上任何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因此,日本和珍珠港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平面图上,不是直线距离,而是偏向高纬的弧线距离,即M路线。M线处有北太平洋暖流,海水温度较高,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冬季遇冷凝结,易形成大雾天气。这为日本舰队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使日本舰队的行动隐蔽性强,便于接近目标,M路线顺北太平洋暖流又顺西风,因此舰速加快。
答案:(1)短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航行多大雾天气加快顺北太平洋暖流又顺西风
(2)信风带风向和天气均较稳定,比较安全;而西风带的天气不稳定多风暴天气
走进高考
26.(2006全国高考文综Ⅱ,36)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据此并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加快或减慢)。
(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A处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为北大西洋暖流,再结合资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B处东岸陆地为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当海洋上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西风携带的水汽必然增多,使降水量增大,冬春季节西风最强,降水量增加明显。我国西北部分地区,也受到西风的影响而形成降水。
答案:(1)减慢
(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
27.(2007北京朝阳二模,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海难,没有比1912年4月14日深夜,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而沉没更为使人悚然惊奇的了。 那艘豪华客轮,是造船工艺登峰造极时的杰作。船内各种新颖设备与豪华装潢直逼皇宫。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它从英国南安普敦港驶往美国纽约港,从船员到乘客,人人都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不料航行在大西洋上的第四夜,遭遇了一座高达30米的冰山而被撞沉,1 294人眼睁睁地随船下沉。
(1)“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部的南安普敦出发到纽约前大半航程里,不可能遇到冰山的原因是_________;轮船快要接近美洲大陆却不幸遇到冰山,冰山是_________(洋流)从_________地区带来的。
(2)冰山的流动对全球的_________平衡有重要意义。
(3)影响“泰坦尼克号”航行的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北大西洋暖流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所以不会有冰山。在较低纬度,冰山融化时吸收热量,而较低纬度地区的海水运动到高纬度地区后结冰释放出热量,从而促进了全球的热量平衡。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二大冰川分布区,其周围的冰山会在洋流的影响下流动,对航行的轮船构成巨大的威胁。
答案:(1)航行于北大西洋的暖流中拉布拉多寒流格陵兰周围
(2)热量
(3)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海浪
潮汐
洋流
海水运动形式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