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将文章完整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文章?
1、出示《破瓮救友》?图片,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故事。?
2、《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也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司马光》,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边写课题边讲解“司”这个生字。师边写课题,边讲解字的笔画以及书写注意事项。?
3、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用的是咱们现代人的语言,这种语言叫做“白话文”,古代的人说的话,叫做“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也叫作“古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并且体会这篇文章,等我们学习完之后,老师会让同学们再说一说古文有什么独特之处??
4、师:今天老师带来的这篇小古文,只有两句话,却能完整地将故事全部说清楚。你们想来读一读吗??
5、师: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6、跟老师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不熟悉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看一看。????
2.?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庭”“瓮”、“跌”等。?
3.?出示课文原文,听学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指导?“没”的读音。多音字。在文章中读mo,第四声。?
古文和现代文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停顿上,只有停顿的准确,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指名读,老师点评。出示课件,将第一句画出停顿的斜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谁再来试试第二句?根据朗读,指导,完整出示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表示人物的词语,读完之后汇报并相机板书。???
四、同桌之间结合注释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
师: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但是描写的是:学生:一群小孩嬉戏玩耍。?
师:是啊,这群孩子玩得多开心啊,我们可以读的好玩一些,读出一种玩耍的快乐,怎么来读呢??
学生试着读一读,同学评议,老师评议。?
师: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那么,如果在树林里面玩,叫什么?戏于林,如果在泳池里玩,用古文怎么说?戏于池。?
师:同学们很聪明,我们也学会说古文啦。?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师:一儿登瓮,这个孩子怎么样?是啊,多调皮啊,竟然爬到大缸上面,神气吧,牛得很啊,所以这句话,咱么可以读的牛气一些。学生试读。?但是,后面发生了什么?一起说。足跌没水中。?是啊。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哎呀,这个刚才还很神气,牛气的孩子就掉进了缸里,一切发生太突然,太快了。所以,这个时候,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学生说:快一点,急一些。学生试读。?
(3)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众皆弃去。众的意思是?皆弃去?跑的太快啦,一下子人就都无影无踪啦。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同学来分析一下。(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扭头就跑)?
(4)师:这一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帮我们分析分析意思,看看怎么读更好?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师:司马光怎么做的?有时间思考吗?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事情很果断,大家分析的很好。这句话,应该?是的,果断迅速,不拖泥带水。?
(5)结果就是: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这个时候,你心里的大石头可以落地啦。?
7、?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带上感彩。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指名朗读,自由读。)?
五、深入探究、熟读成诵。?
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板书:机智、沉着?)?
师:?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
六、引导背诵?
1、播放三张邮票图,主题分别为“《落水》、《击瓮》、《获救》”,用所学的文言文内容去描述。?
2、指名背诵。?
3、齐背。?
七、拓展学习《破瓮救友》,感受其勤奋好学的品质。??????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
?
译文: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指导书写“司”字。?
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及位置?
师总结书写要领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
?4、展示、评议。?
九、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人。?
?十、布置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其他伙伴听。?
2、阅读其他简单的文言文,如《道边李苦》《杨氏之子》等。??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众皆弃去?
文言文??
光持石击???沉着???机智???????????????????
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多诵读 结合注释?